卓尔高考网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指导阅读

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刚刚结束。003010又有报道入选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实用文阅读题第二卷第二条材料摘自2018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报道(作者:光明日报记者王忠耀吴春燕)。

测试内容:

如下所示:

材料2:

珠澳大桥被英国人《光明日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来说,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重磅数据的支撑。全长55公里,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46米,是世界上埋在海底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每根沉管重约8万吨,是世界上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钢瓶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已完成31项创新施工方法、13项创新软件、31项创新设备、3项创新产品,申请专利454项,其中7项为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在这个伟大国家的背后,不仅有千千成千上万建设者的汗水,还有许多团队为它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有了这张名片,我们传递的是作为中国人的自信。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集团专家分析:

第二卷全国实用文阅读基于三个材料:1954年社论《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卫报》年报告《人民日报》,2018年研究报告《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无论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长江大桥,还是新时代建成的港珠澳大桥,都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工程、国家重量级。代表了不同时期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技术”。从中可以感受到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历史变迁,从技术落后,依靠外援到技术先进,完全自主设计施工。使考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为新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和高兴,自觉增强奋斗意识。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其实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光明日报》已经贡献了不少高考阅读写作的素材,仅2013年以来就有十篇。2017年《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作品四幅入选高考。边肖会给你看的~ ~ ~

2017浙江卷

测试内容: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文字的书,一本是无字的书,一本是给灵魂的书。

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写一篇文章,评论作者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抄袭、不套种。

专家评论:

2015年12月10日,《光明论坛》刊登了陆信花的文章《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成为浙江卷作文的命题材料。本文来自作者在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次讲座。陆信花发表了短篇小说《光明日报》,这给他带来了许多荣誉。作为大一新生,写完《光明日报》不到一年,陆信花就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第四届文联作家代表团最年轻的代表。他从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创作实践中总结出“读三本书,归零”。他在文章中写道:这三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而是三本大书,一本有字,一本无字,一本有心。当然,有一本书也可以叫《书本知识》,一本书叫《自然与社会》,另一本书叫《我的头脑》。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根据《读三本书 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能写三种文体(应用文、议论文、文献)的要求,近年来,由于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维,缺乏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整体结构感不强、空洞、缺乏严谨性的“伪抒情/文化散文”泛滥,我省加强了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批判能力的培养,所以这个命题仍然是重点。虽然没有明确规定风格,但有一个隐含的方向。题目中“对此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评论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写“话语”式的文章。这既能考验考生的审题能力,又能体现我省高考作文命题的连续性,更符合我省高中师生的心理预期。当然,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原则,考生只要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按照分类方法给作文打分,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这个作文题目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考察起来并不难。一般考生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者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

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 等等。总之,具有可写性,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能展开论述。

2017山东卷

试题内容: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专家评析:

一、光明日报2016年12月23日刊发的朱昌俊的评论《温暖的书店是“城市之光”》,成为山东卷的作文试题材料。专家表示,经过修改,命题者把时评型材料处理为没有明显主观评判的客观事实材料,把情感价值隐含在对事实现象的客观描述中,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此外,今年北京卷小作文材料取材于2013年7月26日刊发的叶梅的散文《根河之恋》,阅读试题的部分材料取材于2014年7月28日光明日报刊发的通讯《数字敦煌:换种方式感受敦煌魅力》。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二、材料内容贴近考生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其一,考生对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产生关于书店的功能、文化属性以及人们阅读意义等方面的感悟和联想。

其二,材料中关于各类“顾客”的内容,尤其是“夜读人”元素的加入,表现了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书店不仅是人们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更是人们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灵栖息地,由此可以引导考生思考阅读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思考书店的社会价值和象征意义,思考书店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问题。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员“不驱赶任何人”的表述,表现了书店的人文态度和经营理念,由此可以引发对书店经营目的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经营模式”和“工作意义”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问题,探讨创新、发展理念,思考书店等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出路问题,思考关于经济发展与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赢同享的关系问题。

三、材料立意多元,适合个性表达,能给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其一,从书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能够给人们的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其人文发展理念、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都符合时代精神;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的文化空间的意义。

其二,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可以联系给定材料,书写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或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意义,也可以紧扣书店文化环境谈人际关系问题等。

根据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考生可以叙写书店这类文化空间助使心灵成长或提供精神栖息港湾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阐发由这一现实事件引发的理性思辨或问题探究。不管是文学类的小说、散文、戏剧、小品,还是实用类的议论文,都能对考生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并且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发现能力、写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价值判断和语文素养。

2017北京卷

1、小作文试题内容:

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1.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2.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3.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地亚哥之中选择一人,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小作文材料之一,取材于叶梅的散文《根河之恋》,2013年7月26日首发于《光明日报》。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2、北京市高考语文阅读题材料:

今年北京高考阅读题材料部分出自《光明日报》2014年7月28日09版文章《数字敦煌:换种方式感受敦煌魅力》(作者 周龙、方莉、宋喜群)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2016北京卷

试题内容: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取材于2012年8月3日《光明日报》文荟版,陈忠实《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2014北京卷

试题内容:

2014年北京高考阅读题,取材于1988年3月13日《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叶廷芳《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2013辽宁卷

试题内容:

2013年辽宁省高考语文阅读题,取材于2012年2月15日《光明日报》人物版,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2013全国课标甲卷

试题内容:

2013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甲卷阅读题,取材于2013年4月11日《光明日报》人物版,刘重来《一个不能忘记的人——纪念卢作孚诞辰120周年》。

又入高考语文题这些年出题人在看的《光明日报》,语文新高考新浪博客


来源:光明微教育,统筹:晋浩天

责编:王子墨

编辑:孙小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