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试卷,1986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一、基本问题(36分)

1.下列成语中的汉字和拼音是

Xi面面相觑man manng qu。

满楼汗,an n u Ch ng d ng。

善于观察。明察秋毫

Yu rn Yu Y

万籁俱寂之时,我在歌唱

Chugngr

落得个弥天大谎mtinHung

A. B. C. D.

2.下面三段,括号里是作者自己的修改。阅读并回答问题。

纺纱,人工不算少。转久了胳膊会疼,背也会疼.(下划线部分将改为“背疼,胳膊疼”)

(天山)绵延数千里,绵延在“盖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之间,将辽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下划线处改为“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从那以后,我见过很多“新先生”,听过很多“新讲义”。(下划线的词分别改为“不熟悉”和“新鲜”)

这种修改的优点是(来自A-D项目):

a、前后参照,b、生动,c、习惯,d、确定

1.手臂疼,腰疼,——腰疼,胳膊疼,回答[]

2.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3354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答案[]

3.新(先生)3354怪(先生)答[]

4.新(讲义)——新鲜(讲义)答案[]

3.分析下列复句的结构层次。

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提升每个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没有把所学的知识全部融会贯通共产主义会成为空中楼阁会成为空招牌共产主义者只会是吹牛大王。

4.阅读下面的段落,回答问题。

铜胎上贴的图都是线描,一般都是无数笔。否(A)仅使用(B)。这里说的有道理(C)景泰蓝要画颜料,铜丝会粘在上面,所以画颜料会有个限度。比如柳条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由两根铜丝组成的,所以绿色的物质可以填充在两根铜丝中间,这样就不会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部是铜胎,表面涂有颜料。铜胎和颜料的膨胀率不同。如果颜料占据的面积很大,那么在燃烧和冷却的时候就会开裂。此外,物体的表面必须经过几道抛光工序。当抛光时,很难制造着色材料(D)。现在表面用无数笔的铜丝画,其实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面积很小。无论它们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能承受外力,所以不会开裂或剥落。文艺上通常有一句话,内容决定形式。让我们在这里应用它。决定景泰蓝花丝形式的是制作方法和物理。

1.空格(A)和(B)中合适的单词是(2分)

A.密集,几笔b .稀疏,几笔

C.疏密有致,笔画复杂d .疏密有致,笔画复杂

2.空格(C)中最合适的标点符号是(2分)

A.B. C—— D,

3.空格(D)合适的词是(2分)

A.磨损b .剥蚀c .剥落d .开裂

4.从整篇文章来看,最后一句中的“制作方法”特指(2分)

A.螺纹切割、涂层、烧制和抛光

B.点蓝、烧蓝和抛光

C.景泰蓝的特殊工艺流程

D.以上几项总结不正确。

5.《九章算术》上有一个问题:“竹场高一尺,却折在尽头的地上,离地三尺。竹子还高几何?”根据这个问题的图片,正确的答案是

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试卷,1986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6.下列六句中与“请问贵姓”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事急,请孙将军帮忙。

偷偷听到赵王的喜讯,请奏约瑟夫。

(3)可以一战。如果战斗,请跟随。

军中不喜,请舞剑。

墙体有缺陷,请王指示。

请以秦咸阳为赵王收。

A. B. C. D.

7. 《阿房宫赋》有“六国也灭,非秦也”。如果秦族是秦爷,那就不是天下了,请在正文《六国论》103010写一句总结六国和秦灭亡原因的话。(4分)

《过秦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下文言文标点有三处疏漏,四处错误。请补上并改正。

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试卷,1986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标点符号

第_ _ _ _行和第_ _ _ _个单词中的标点符号

第_ _ _ _行和第_ _ _ _个单词中的标点符号

第_ _ _ _行和第_ _ _ _个单词中的标点符号

正确的标点

第_ _ _ _行第_ _行

_字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行第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行第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第____行第____字____,误____,正____。

注意:位置栏中应填入阿拉伯数字;“字”后的横线上应填入“前”、“后”什么标点前、后。

9、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参照例句,在有关的词语下红字,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

(例)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

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10、说话时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参照例句,用“/”标出句中该停顿的地方,使句子的意思与括号里的提示相符(每句只能有一次停顿)。

(例)(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说)

11、有的话如果孤立起来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放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就明确了。参照例句,在句前或句后的横线上加些话,使原句的意思变明确。

(例)        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

你要粉蒸肉我要炒肉丝        

a.__________________开刀的是他父亲

b.开刀的是他父亲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方括号中古人的注解),回答问题。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王钟侍王,曰:“此晋国之所以强也。若善 之,则霸王之业具矣。”吴起①对曰:“吾君之言,危国之道也;而子又附之,是重危也。”武侯忿然曰:“子之言有说乎?”吴起对曰:“河山之险,不足保也;伯王之业,不从此也。昔者,三苗②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夏桀之国,左天门③之阴,而右天溪④之阳,庐、 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汤伐之。殷纣之国,左孟门而右漳、釜,前带河,后被山。有此险也,然为政不善,而武王伐之。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城非不高也,人民非不众也,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从是观之,地形险阻,奚足以霸王矣!”武侯曰:“善。吾乃今日闻圣人之言也!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注:吴起列传有,小异。史迁曰:“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扬雄曰:“美哉言乎!使起之用兵每右斯,则太公何以加诸?”二子论之当矣。然其言不可以人废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魏人,曾为魏将,屡建战功,魏文侯任作为西河守。文侯死,遭人陷害,逃奔楚国。不久任楚令尹,辅佐悼王实行变法。他严明法令,裁减冗员,整顿统治机构,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悼王死,为旧贵族杀害。②三苗:我国古代部族名。③天门:山名。④天溪:水名。

1.下面一句话中“重”字的正确读音和解释是 (1分)

是重危也。

(A)zhòng重大的 (B)chóng重复

(C)zhòng更加   (D)chóng重新

以下两题,例句中加红的字和题目中带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2.且君亲「从」臣而胜降城。 (2分)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D)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3.西河之政,专委「之」子矣。 (2分)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D)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4.“然而可得并者,政恶故也”这句话的正确译文是 (2分)

(A)然而能够取得那些城高人众二者并具的地方,是因为那些地方政治不好。

(B)然而却能够取得那些城高人众二者并具的地方,说明魏国政治不好。

(C)然而那些地方能够被兼并,是因为那些地方政治不好。

(D)然而却能够兼并那些地方,说明魏国的政治不好。

5.本文中夏桀之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是 (2分)

A.左天门之北,右天溪之南。

B.左天门之南,右天溪之北。

C.左天门之南,右天溪之南。

D.左天门之北,右天溪之北。

6.古注中所引史迁、扬雄的观点和注者自己的观点正确的理解是 (4分)

A史迁肯定吴起之言,否定其行。扬雄既肯定其言,又肯定其行。注者赞同史迁的意见。

B史迁肯定吴起之言,还定其行。扬雄既肯定其言,又肯定其行。注者赞同扬雄的意见。

C史迁、扬雄、注者都肯定吴起之言,否定其行,只是程度和表述方式有所不同。

D史迁、扬雄、注者都肯定吴起之言,否定其行,表述方式不同而程度并无差异。

7.根据古注,可以知道原文中吴起的这些话又见于哪一部古书?(2分)

2、下面一段文字摘自纪念朱自清先生的论文(略有改动),读后回答问题。

在朱先生关于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中,新诗思想内容的现代化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朱先生在考察中国新诗的诞生历史时,首先注意的就是启蒙时期的新诗与“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密切联系:“那时是个解放的时代。解放从思想起头,人人对于一切传统都有意见,都爱议论,作文如此,作诗也如此。他们关心人生、大自然以及被损害的人。(甲)”;(乙)(《新诗杂话?诗与哲理》),它表现了新诗与时代及时代先进思潮之间的血肉联系。朱先生还以十分明确的语言指出,“从新诗运动开始,就有社会主义倾向的诗;”他并且具体考察了新、旧诗人与人民之间的不同的关系和态度,以充分揭示新诗在思想倾向上的现代化特征。他说,“旧诗里原有叙述民间疾苦的诗,……可是新诗人的立场同,不是从上层往下看,是与劳苦的人站在一层而代他们说话”;朱先生以极大热情为这类社会主义倾向的“表现劳苦生活”的诗辩护,指出“有些人不承认这类诗是诗,以为必得表现微妙的情境的才是的”,是一种狭隘的观念(《新诗杂话?新诗的进步》)。在论述新诗中的“爱国诗”时,他也着重于将新诗人(如闻一多)与传统爱国诗人(如陆游)在国家观念上的不同揭示出来,强调新诗人所表达的国家观念(丙)包括(丁)“超越了社稷和民族”,而是一个现代化的“理想的完美的中国”,这个观念“不必讳言是外来的”(《新诗杂话?爱国诗》);朱先生所强调的依然是新诗思想的现代化。

[注]《新诗杂话》是朱自清先生关于新诗的文集,收有作者1936年至1944年的15篇论著和一篇译文。

1.下面是从 中摘出的语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语句加以排列(只填序码)。(4分)

①而“诗与哲理”的结合与统一,也就成为中国新诗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与传统

②关心大自然

③便阐发自我价值

④这样,“说理”就成为初期新诗的“主调之一”

⑤关心人生

⑥便阐发人道主义

⑦关心被损害的人

⑧便阐发泛神论 [注:泛神论是一种把神融化在自然界中的哲学观点,宣称神即自然界,神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

答属于(甲)的有____________;

属于(乙)的有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共用引号13处(包括(甲)和(乙)中的3处,其中引号注明出处的有3处。下列四项对于文中引号使用情况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示引用的有7处;没注明出处的依次引自《新诗杂话》中的《诗与哲理》《新诗的进步》和《爱国诗》。

B.表示引用的有12处;没注明出处的依次引自《新诗杂话》中的《诗与哲理》《新诗的进步》和《爱国诗》。

C.表示引用的有7处;没注明出处的有的引自《新诗杂话》中的《诗与哲理》《新诗的进步》和《爱国诗》,有的无法判断。

D.表示引用的有12处;没注明出处的有的引自《新诗杂话》中的《诗与哲理》《新诗的进步》和《爱国诗》,有的无法判断。

3.为文中 和 处选择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语气通畅。 (2分)

A.既、又  B.不但、而且

C.虽然、但是  D.尽管、却

4.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下列判断全对的一组是 (4分)

①文中的“新诗”是“五四”时期的白话诗。

②“讲道理”是“新诗”的一个重要传统。

③朱先生认为,“新诗”是与时代思潮紧密联系的。

④“新诗”叙述了民间疾苦。

⑤文中的“社会主义倾向”指的是新诗表现了“劳苦生活”。

⑥旧爱国诗着眼于国家的“现在”,新爱国诗着眼于国家的“未来”。

A.①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⑥

5.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作者是从几个方面论述的?把每层意思概括成一个句子,每句前用序号标明。(7分)

三、(写作 50分)你的好朋友XX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从高一开始,就立志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现在毕业在即,班主任李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认为这样录取的把握比较大。他父母认为学历史“出路”窄,由于他外语成绩很好,所以坚决主张他去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将业容易找到工作,待遇也比较优厚。他为此感到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请给他写一封回信。

注意:1.信中如涉及你的母校或你本人的姓名,一律用XX代替。

2.全文不少于600字。

说明该试卷由题吧(tbar.cn)基于高中语文 - 题库生成,内容排版略有不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试卷word版见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试卷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