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省市正式公布新高考方案高考生该如何迎战新高考,江苏省新高考方案 卓尔高考资源网 2022-07-09 14:47:09 高三考生该如何面对新高考? 12月29日,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辽宁、重庆正式公布2021年新高考方案。他们也正式成为全国第三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 8省市新高考实施方案为“3 1 2”模式,包括全国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拔性考试,满分750分,考试时间由2天调整为3天。 在“312”模式中,“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考生可选择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五种语言中的一种),“1”是指物理、历史中的一门,“2”是指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中的两门。学业水平选考由各省自主设置。 2021年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暂定考试时间为6月7日-9日。距离半年的时间节点,新高考方案一发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新高考省份如何选择学科,如何填报志愿?这段时间学生和家长应该做哪些准备和调整?记者采访了各方面的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士。 打破文理思维 从选题开始就对相关学校和专业有针对性的把握。 从2021年开始,新一轮高考改革将合并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不分文理,按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公布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将按照历史科目和物理科目相结合的方式编制。 打破简单文理分科的局限,给学生更多的选课自主权。但哈工大招生办主任邢提醒:“根据高校各专业的培养要求,不同专业对选修科目的限制不同,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的选修科目限制也可能不同。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仔细了解自己喜欢的院校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避免因选考科目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志愿无效,无法投档。”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时间线被拉长了。南开大学招生办主任金百江认为,从选考科目开始,就要有针对性地掌握相关学校和专业的情况,留出充足的时间提前准备,不要等到高考和志愿填报时才考虑这个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部分考生志愿填报“312”模式,分物理和历史,还被视为传统文科,这是错误的。“3 1 2”模式要求考生先选择物理或历史科目,再根据物理或历史选择科目。但是,这不是文理分科,而是文理分科取消。考生要抱着取消文理分科的想法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学校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时,也要有新的思维。 然而,尽管取消了文科,中国教育在线主编陈志文仍然建议学生尽量选择传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从国家发展来看,更需要理工科人才,尤其是物理基础,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陈志文认为,在新的高考制度下,“组合下的分数变化很大。不要总想着怎么把分数最大化,因为有的院校不选理化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陈志文建议,先选择方向,在此基础上追求分数最大化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 河北普通本科计划每次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辽宁最多可填报112个志愿。但这也保证了学生报的专业至少是自己愿意学的专业,从而避免了被大学转到自己不愿意学的专业的风险。 “其实这是为了给考生和家长更多的选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需要什么都填。对于一部分有分数的同学来说,在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做有限的选择就足够了。”白江说。 此外,湖北、福建、江苏、湖南、广东采取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湖北、湖南、广东最多可填报45个志愿。在高校专业组模式下,专业服从只能在高校同一专业组的招生范围内调剂。对此,金百江提醒,同学们一定要选择服从调剂,减少滑倒的风险。 总的来说,2021年八省市新高考志愿数量有所增加,几十个志愿确实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填志愿,家长一定要理解。现在一些家长还有很多困惑。他们必须先接受训练。”孟卿,河北阜平中学校长。除了学校层面的班主任和家长培训,富平中学还邀请了第三方平台志愿指导。 为确保2021年新高考顺利落地,各省市将于2021年1月至4月8日进行适应性考试全过程,包括考试组织、阅卷、招生计划编制、志愿填报等,其中1月23日至25日为考试时间,3月至4月为志愿填报和录取学生时间。“这种适应性练习,可以让学生、老师、家长都完整地经历一遍,帮助大家更快地进入状态。”孟卿的理论。 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根据兴趣和未来规划选择专业和选修科目,减少功利选择。 新高考政策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自身兴趣和认知。无论是学科选择还是志愿填报,都直接指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 因此,邢建议考生一定要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的发展规划,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选修科目,减少单纯应对高考的功利性选择”。 在陈志文看来,现在高中生的职业规划 背后逻辑往往是把专业和职业直接挂钩,而实际上“学什么和干什么并没有直接关系,学什么不干什么是普遍现象”。 所以,陈志文提出,新高考改革后要加强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性。生涯规划是非常复杂的事情,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一般老师是承担不了的。 “生涯规划需要请社会阅历丰富的专业人士加入,家长很多时候比老师更靠谱,学校可以多挖掘家长资源。另外需要重视一线实业的情况,比如此前大家都认为去银行工作一定需要学金融,实际上现在银行更需要有计算机、统计学、数学背景的人才,所以可以邀请银行总行的人力资源总监,讲清楚银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陈志文说。 金柏江认为,学生和家长也要调整认知,“从长远来看,报志愿只是大学培养阶段的入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如果学生发现自己不适合所学专业,能否进行调整是学生和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也认为,“所有今天的选择都是暂时的选择,将来在大学进一步深造的过程中,都是可以加以微调的,不要有宿命论的思想,认为一旦选错终身就错。” “要告诉这些学生们,大学和未来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校正功能,只要你有自己的兴趣,只要勤奋努力,错了也不要怕,要相信大学和高等教育有这个调整的能力。”洪成文说。 (本报北京12月30日电 本报记者 杨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