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观点|-考研已经完全高考化了吗?,考研变高考

本文转自:研料院

日前,2022年考研国家线公布。对比历年国家线,除少数专业外,分数普遍大幅提高,部分专业提高10分以上。与2021年相比,A区哲学、历史、艺术硕士甚至上升了15分,教育、法律上升了14分。A区的审计、体育、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项目管理、艺术总分也上升了15分!

观点|-考研已经完全高考化了吗?,考研变高考

一时间,教育考研、新传记考研、考研成绩普遍提高、300万考研考生掉队等一系列与考研相关的话题冲上热搜榜。有考生感叹“400多分不算高分”“现在考研已经超过高考,比高考还要难”.

随着考研的日益普及,考研已经成为第二次高考。78万高考和457万考研哪个更难?以后考研会更难吗?

河水上涨时,船会涨得更高。随着大局的好转,情况也会好转。

研究生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录取分数线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与去年相比,除部分科目外,今年全国考研总分基本都提高了10分以上。相信很多人都预测到了为什么会普遍上涨。今年,研究生人数达到457万,创纪录地增长了21%。2015年至2022年,七年平均增速为15.8%。

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罗燕表示,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教育规模扩大造成的。当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大众化水平,上大学就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社会筛选功能。

她说,“随着本科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自然会成为社会的过滤器。考研成了精英高教时代的‘高考’,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当然,还有一个隐藏的因素。今年考研又和疫情相撞了。为了缓解焦虑,疫情下的各种入学考试难度都有所下调,这也是分数上涨的原因。

如果单纯看录取率数字,考研难度明显高于高考。

自2007年以来,高考实际录取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17年超过80%。2020年高考人数达到967.5万人,实际录取率首次超过9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高考生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考不上大学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但是在考研中,报名人数和招生名额相差很大。以2021年考研为例,报名人数377万,招生117万。招生比例约为3.2: 1。今年报考人数猛增80万,达到457万,考研学生机会相对减少。

学历贬值

nS.JsZHuoer.COM

近年来,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招政策,包括研究生扩招。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进入快速扩张期。仅2020年,研究生招生就增加了19万人和110万人。2021年继续扩招。去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逼近120万,达到117.7万人。

80年代高考也是特权,因为这个学院最多的时候一年招生几十万,专科生很少。那时,所有的中学看起来

全国考研线公布后,“300万考研考生落榜”的话题迅速飙升。据媒体报道,该校450多万考研考生中,估计只有130万人左右在线。300多万研究生考试不及格。

在大家惊呼考研分数“暴涨”,这么多人“掉队”的同时,我们会发现,还是有很多学校线上考生不足,不得不调整,尤其是理工科专业。一些大学的理工科招生计划不尽如人意。中国银行一公布,就发布了调整公告。

nS.JsZHuoer.COM

34所自评卷高校中,大部分公布了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兰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些老牌强校也同步发布了调整公告。

nS.JsZHuoer.COM

这些老985高校不是二流三流的学校。为什么?分数真的很高吗?还是报名的人少?除了自评卷院校,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也有一些研究所因为网上考生不足,每年都需要调剂,甚至都没有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应该继续增加招生计划?扩招能否解决人文社科专业录取线飙升、理工科专业不满等问题?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高考的情况也差不多。2021年江西省国家特殊本科院校志愿空缺446个,其中文史类专业只有13个,其余均为理工科专业。

高考招生也是如此。根据2021年江西省本科招生统计,137个志愿计划中只有26个中国历史班和111个理工科班。这种情况使得很多理工科院校无法完成招生计划。

前,要经历2-3轮的补充招生。

300万考研失败的人,大部分可能不是理工科考生。

2017年至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从940万人增加到1078万人,全国高考招生人数从2017年的761.4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001.32万人。从单次报名比例来看,高考落榜人数从178.5万下降到76.7万。

高考失利的人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大学。但与此同时,大学学历作为区分人才的标准越来越不明显。考研成为最新的“门槛”,卡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之间,成为“第二次高考”。

在思考有多少人落榜是合理的同时,也要思考理工科学生为什么不满。人文专业分数线这么高吗?有多少人不落榜是合理的?

真的需要这么多研究生吗?

在考研高烧下,有网友评论说:“其实没必要招那么多研究生,40到50万的学生总数就可以接受了。你指望一个二本三本的普通研究生毕业后去搞科研?”

研究生招生是为了高校的研究工作,而不是本学院的培养,更不是义务教育。每个人都有可能读研吗?你需要它吗?

2021年全国招收研究生110多万人,目前还在增长。已经太多了!不像研究生,不再是知识学习,而是研究。毕竟适合读研的人是少数,而这种不适应在目前在读的研究生中已经普遍出现。招生计划不可能无限增长,让更多的人读研不仅是浪费国家资源,也是浪费大学生自己的时间和资源。

然而,近年来研究生出现大规模扩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疫情导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考研是用来分流应届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区已明确2022年研究生继续扩招。

即便如此,从近几年的招录数据来看,研究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赶不上报考人数的巨大增幅。即使是扩招,竞争压力也明显在增加。

今年考研当然不是最难的一年,考研难度还会继续加大。

选拔机制上,今年两会,教育专家和985高校校长多次呼吁提高研究生升免试比例。目前除清北免试率超过50%外,其他学校最高超过30%。专家认为,现在考研形势严峻,很多优秀的学生本应进入科研领域,但现在被迫准备考研,大学又到了大四,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要求提高免试升学率。

nS.JsZHuoer.COM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建议,尤其应该进一步完善“双一流”高校。这样可以把更多优秀的本科生从考研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完整的本科学习过程,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挑战性学习和科研训练,提高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nS.JsZHuoer.COM

当然,扩大免试会让一部分本科生跳出考研的“卷”,但免试所占的招生名额会增加。统考招生计划的缩减是否让考研“更难”?

考研热引发的各种话题和现象让我们认为,考研不应该也不可能是现实意义上的“第二次高考”。

如何探索未来研究生的分类考试和分类培养,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是重中之重。只有全面控制录取和培养,才能真正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研究生学位的“含金量”,让考研不再是“学历贬值”的牺牲品。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