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2021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地理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落实立德庶人根本任务,服务“双减”实施,促进学生素养提升。要延续近几年的命题风格,保证稳定的题型结构,适当控制文字和图表的信息量,合理分配不同难度等级的各类试卷,让学生有熟悉感和获得感。

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落实培养道德人的根本任务。

1.1展现时代新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为案例进行试题创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全国卷B卷第4 ~ 6题展示了拉萨市当雄县在扶贫中依托当地牦牛品种,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和现代化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考查了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中国第一册第43题关注严丰古梯田的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创新发展。

1.2立足人地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作为测试材料,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关注全人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国A卷第36期,分析瑞士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全国B卷第36期,论述了以色列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中国第一卷第37号,聚焦澳大利亚历史上一次严重的沙尘暴事件;全国卷A第44卷聚焦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造成的环境污染,引导学生认识到协调人地关系、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性。

ns.jSzhUoER。COM

1.3渗透“五育”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试题在深化德育和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和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劳动意识,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人才。全国B卷第43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观景台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还要辩证地分析观景台作为旅游景观对旅游者审美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在旅游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全国卷第六题涉及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生态意义的农耕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农业生产和劳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重视和尊重劳动的意识。

ns.jSzhUoER。COM

引导回归教育本质,助力推进“双减”

2.1深化基本内涵,致力于课程标准的实施。

试题强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基本方法和能力的灵活运用,指导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课程标准把握学习重点,克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考试信心。全国B卷第9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恒等”的基本方法

ns.jSzhUoER。COM

通过多种提问方式,强化问题的开放性和辩证性,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案套路等学习和复习备考模式,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固化。语文上册第37题的题目(4)鼓励学生提出清晰合理的科学观点,并自行进行合理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在尊重科学规划和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跳出死记硬背的窠臼,激发思维活力。全国B卷37号,通过一系列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因素,描述、总结、比较不同地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促进教学,加强对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和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2.3优化情境创设,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

地理试题广泛选取生产实践、学习探索中的真题创设情境,考察学生结合实践分析和解决真题的能力,克服单纯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解题倾向。全国卷第1 ~ 3题设计一个跨国产业转移在华制造企业的生产实践情境,考察学生对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走出去”寻求优势区位的理解和认识。全国第一册7 ~ 8题根据某一地区百年以上的海岸线变化创设学习和探究情境,考察学生运用科学证据判断海岸线历史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突出学科素养理念,确保改革平稳过渡。

3.1注重综合思维,培养尺度意识。

试题基于不同的要素、尺度和演化过程,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素养。全国B卷第36期,借助以色列海水淡化案例,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人口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海水淡化厂的区位条件及影响。引导学生从多因素综合的角度理解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全国B卷11号,重点讲述更大尺度上的气压场特征,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地理现象的差异和联系,引导学生加深对尺度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同尺度对同一区域地理现象的综合性、复杂性和不同影响。

ns.jSzhUoER。COM

3.2拓展区域认知,引领深度教学

以不同类型的区域为基础,从区域特征、区域关联、区域发展等角度分析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区域地理事件,培养学生从区域角度认识地理环境,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的理念。中国A卷第9 ~ 11题,根据“杭盖草原”的地形特征,要求分析山地、缓丘和平谷在形成优质草原中的作用,以及区域组合值、水循环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系融为一体,展示区域认知的独特视角。全国乙卷第1~3题,以我国4个一线城市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为案例,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3 强化地理实践力,提升科学素养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借助图表获取和处理复杂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地理调查活动的能力。全国乙卷第7~8题,给出黄河2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图,考查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复杂地理信息的能力。全国甲卷第44题,利用美国某湖中多氯联苯污染物在鱼体内长期存留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

(中国考试)

编辑:王俞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