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资深专家解读高考语文7大题型-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直播实录,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以梦为马,不负青春。2022年高考在即。想在最后阶段冲刺?有了这本宝典,分数稳了!6月3日,语文老师、精英教育考试研究院研究员王丹宁老师做客北京日报《赢在高考|2022北京高考直播咨询》直播间,详细讲解高考七大热门题型的备考思路,揭秘高考作文的秘密。

NS.JSzhUoer.com

以下是本次直播的图文记录

资深专家解读高考语文7大题型-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直播实录,高考语文试题解析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北京日报“2022决胜高考”现场咨询现场。很有机会邀请鞣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高考备考语言的冲刺秘诀和一些作文方面的干货。今天鞣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北京高考试卷七个模块的分享和答案。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模块:不连续文本阅读。请晒黑先生分享给我们。

王丹宁:好的,我们现在所有的考生都会跟我来,假设我们在高考考场之上。北京的考生都很熟悉。语文试卷的第一大块叫做不连续文本阅读,对考场上每个人的心态影响很大。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体现在其体量上。这两年我们的字数一直在增加,要求大家有更高的阅读量。二是文字的专业性。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他们通常对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并不了解,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感觉不感兴趣,非常生涩。有的同学能顺利完成这道题,有的同学可能在一遍又一遍的读那些自然的段落,却做不准。那么这道题过了之后,你会发现一个考场上,快学生和慢学生的差距甚至在10分钟以上,这当然会对后面的解题产生很大的影响。

今年的不连续文本阅读变化,我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以下几点。首先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这样上考场就不会慌了。至于方法,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讲了很多,但是今天给大家预测一下2022年高考不连续文本阅读的一个可能方向。当然,预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主要是分析各区近半年到一年的模拟题,尤其是海淀区的模拟题,试图找出它们与历年高考真题之间的共性和个性,给大家一个总结。内容不多,但有方向性和指导性。

首先,我们先说今年不连续文本阅读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愿意或可能与标题,和六个字“与标题".当然有渊源,这个不一定。我们只是说从我们海淀的第一个模式和第二个模式来看,这是一个方向。事实上,当几年前不连续文本阅读首次出现时,它是为你提供来源或标题。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接在每个素材的开头给你一个书名形式的小标签;要么就在每篇材料的开头标注它的编号,比如材料一、材料二,然后把标题放在文章的末尾,比如一本书,文章是谁写的,要么就删掉。经过几年的连续检查,我们没有给出我们文章的来源和标题。但是今年,我们长得一模一样,而且似乎源和标题又出现了。加拿大的出处和标题?有什么作用我可以给你这样一个角度来解读。首先,当他给你标题,的来源时,往往意味着所选材料具有很强的完整性。换句话说,假设900字是一篇材料,我从几篇文章中摘录,不能给他们标题,因为这是一个大杂烩。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拼盘”,只有从一篇文章中节选的部分才能在以后给标题。所以对大家阅读其实是有帮助的,因为这几百字的材料应该有统一的观点,应该有很强的逻辑性,其整体性比所谓的“拼盘”更强,这是其一。第二,标题的来源本身非常有利于对这一材料内容的整体把握。人们在阅读文章时最常犯的错误是什么?我太纠结于一些细节段落的理解,但是花了很多时间反复看之后,发现根本没考,时间浪费了。阅读这个现代文本和它背后的文学文本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我们必须做出一些选择。更具体的说,一定有很多快速阅读和略读的部分。这时候有一个关于整个素材的标题,特别有助于大家对整个素材内容的掌控。因此,那些有标题来源的人必须把它放在第一位。

吃透,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至于一上来就陷入到一些过于细节化的内容的把控上。

第三点也是大家在做题的时候,如果是咱们比较有经验的学生,应该会发现出处标题的存在会使得我们一开始对多个材料有一个整体观念。比如说我给了大家三个材料,这三个材料都有标题和出处,我不读材料只看标题出处,我甚至可以对这三个材料他们的范围,他们所描述或论述的重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说材料一讲完材料二材料三,三个标题说完之后,大家立刻在脑海中可以构建一个脑图。比如材料一这么大一个范围,材料二缩小了,针对材料一当中的某一个具体对象进行论述,材料三突然又放大了,在材料一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新的概念,所以像这种中、小、大在三个材料里有出处的年代里是很常见的。

NS.JSzhUoer.com

咱们说第二个叫政治性最大化,不管是考虑国际环境也好,还是考虑我们国内的社会需求,亦或是我们高考选拔人才的一个基本方向和导向。政治性,都是我们这半年模考题当中明显看得到的。咱们就以海淀为例,一模的时候海淀非连续性文本考的是什么?如何消除剥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二模考的是国家安全,这些材料较以往考察的笔墨纸砚、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神舟上天等有明显的区别,为什么?因为政治性强的这种文章,我们会发现它的理论性特别强,而且在做题的时候会对大家的意识形态进行考察,这种对于人才的培养或者筛选可能是今年高考的一个方向,所以大家要有所重视,它可能未必像别的领域读起来更加有兴趣,但是它却有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材料多出一点也是好的。

第三个非连续文本阅读值得去重视的关键叫重逻辑重实际,当我们的材料当中的理性越来越重要重要,而不是单纯的给大家介绍某个领域的成就或者价值的时候,对于大家逻辑性的考察就必然要上一个新的台阶。一直以来逻辑都是非连续性文本或者说叫非文学类文本考察的重点,做这道题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正视一个点叫逻辑,这个重逻辑的重可以从两方面去考虑,一个是出题人,他一定会选择逻辑性更强的文章给你。

大家在作答的时候,很多孩子我发现他在做这道题的时候是有一个错误影响的,比如给你一道三分的客观选择题,说如下4个选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是哪一项,很多孩子是这么做这题的:先看A选项,比如这出现一个概念叫做国家安全,比如这里边出现一个概念叫做消除两极分化,然后就立刻往前翻,在原文当中找哪里提到了国家安全,哪里提到了消除两极分化,然后定位之后上下文的开始读,我不建议大家这么做,为什么?因为你这么做只能解决一种题,就是所谓的答案文中找的题,而无法解决基于原文内容基础之上,给你在逻辑方面下陷阱的题。我个人建议大家是永远要先针对选项本身进行深入的理解,你先把ABCD4个选项搞清楚,看看他们本身内部是否存在逻辑错误。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其实这里面存在的逻辑错误的数量是比你们认为的要高得多的,也就是说相当数量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题,即便不回文也可以作答,至少可以将范围缩小,这就可以有效的加快大家做题的速度。因为在我的班上我带着大家把过去这几年北京高考真题及模拟题,真题我们全做了,模拟题我们挑难的做了,实话告诉大家,真正在客观选择题里必须得回文才能选出答案的,连一半都不到。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题仅在选项内部找寻逻辑问题,发掘逻辑陷阱,仅在选项之间找寻存在的矛盾,就可以进行筛选和作答。这种方式对大家来说太重要了,这是个什么概念?有的同学说老师我这个脑子不够好使,你脑子越不好使,你越不要把大量的文字灌注到自己的脑子当中,你是不是越应该去看更加有效的内容,就好像你说这个孩子他的收拾房间的能力本来他就不强,我让你收拾个300平你干的出来吗?你先把课桌收拾干净。同样的道理,你的逻辑性越差,你的理解分析能力越弱,你越要控制自己所阅读的信息的数量,不要一下子就把好几千字扔到自己面前,你先把题解决,因为真正我们要做的还真不是读懂文,而是做对题。很多人以为这二者之间是直接画等号的,但事实上不是。

以上就是我们在今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三个方向,同时也跟大家说了一下,做这个题的时候不要犯哪些错误,可以有哪些我们去突破的点,这道题做的好与不好,真的会影响大家做后面题的心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在考场上还在吭哧吭哧地读文章,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同时翻卷子,开始做下道题了,不可能对你没有伤害和打击。

主持人:您说翻卷子的沙沙声确实有影响,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知道。丹宁老师,咱们开篇开好了,我们接下来进入第二个模块,那就是古诗文阅读,请我们丹宁老师进行一个详细的解读。

王丹宁:好的,古诗文阅读这块其实是两道答题,一个叫文言文古文,一个叫古诗词。这俩东西在很多同学眼里真的是老大难的问题,毕竟大家都是现代人,但是其实它跟我们读刚才那道题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说题目选项好好关注,比如说不要以为一定要看全文才能够真正把题目都做对等等,在古文这里这种可能性就更加存在,因为对待文言文出题人可能的删改是有限的,它倒不像现代文,现代文如果你这篇文章原文3000字,我删的剩800字,仍然能保证内部逻辑是顺畅的没问题,但是文言文很少会这样,文言文的删改要特别的小心谨慎,甚至于只能删而不能改。这就意味着大家更有可能看到原汁原味的作者本来写就的文章,这又代表什么?问题来了,文言文阅读的难度一直很大,老师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们才会有所谓的高考的考察范围这一说,甭管是18个虚词还是120个实词等等,但是那位古人当年写文章的时候,他会考虑一个考生超不超纲吗?不会的,也就意味着这篇文章里一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实词你看不懂,而下面的批注又不能一一注明的情况,一定会出现很多句式用法,你不了解。如果考生尝试一上来就去看原文,并且必须将原文翻译完了,才觉得自己能够好好做题,这些超纲的东西就会必然的堆在你的面前,拖慢你的速度,打击你的心理,同时也会影响你的分数。有人说老师这些东西在这怎么解决?很简单,我们后边可能会出题的考点一定是不超纲的,一定是你能看得懂的,一定是基于我给你的注释能够有所理解的。所以还是那句话,读懂文章并不是高考的目的,做对题才是。

NS.JSzhUoer.com

所以做文言文的时候,大家千万别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于原文一些细节反反复复的权衡上,最后发现人压根没考。我们看一模和二模,包括期中期末和早年的真题,北京的文言文,我们的主观简单题所考的绝少会是全篇内容的概括性的理解和进度,也绝少会是每个段落都需要找寻采分点的一种整合性的作答。说白了考局部是大方向,所以以题为导向是很重要的。那么在这方面我们来说几个方向性,我们把古诗文放一起。

第一个是针对于文言文的,5个字叫说理文独大。文言文题材的选择有这样三个方向,早年考的最多的是传记类,一开始会在一些著名的史书里边挑,例如《左传》、《三国志》、《史记》,后来这些挑的都差不多了,挑到最后可能就八品官、七品官……讲他这一辈子怎么过的。这类文章总体来讲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阅读难度。后来这种文章考多了,大家就不愿意考了,考第二类了,我们称之为叫古代散文,当然这个散文的概念是移用了我们现在的概念,咱可以把它理解为叫古代游记,比如去哪玩了写了一篇文章,类似于咱们学过的《游褒禅山记》,但这样的文章文学性很强,文学上很强意味着它和后面的散文或诗词有点像,所以我们觉得文言文好像还是得以说理为主,这样正好和它上面的多文本阅读,一个古一个今还能对上,我们总体的语文阅读,试卷的顺序是由非文学性向文学性转变这么一个顺序,所以我们现在就进入到了第三种状态,也是近些年最火的说理性的文章。中国古人写说理性的文章本来数量就比另外的两类要少,所以能留下来的基本都是比较好的作品。所以大家看这些作品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说我们这回《离骚》,从成文性说理性等方面去谈,说白了就是既不给你讲事儿也不给你讲人,给你讲理,这个理可能是为人之理,可能是治国之道,也可能是成文之法,而且这三类咱们还都考过,所以大家先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说理类的文章虽然看起来好像很难,读起来兴趣也没有那么高,但它也有它的优势,它的优势就是它的中心主旨一定是高度统一的,这篇文章一定是为了讲明白一个道理,一定是为了摆明作者的观点,抓住这个点,我们就更没必要通篇累读去看,把它大概的意思搞清楚就行了。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方向。

接着咱们再来说说古诗可能的一些方向,古诗和文言都有可能的一个方向,就是实用性上升。什么叫实用性?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是非连续文本阅读里的标配,因为本来就叫实用类文本阅读,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趋势是往古诗文方面开始下放了,我们现在希望大家看完一个文言文或古诗词,也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不时让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感悟等等。我们能不能选择性的思辨性的去接受,都可以通过这道题加以考察,这道题看着挺高大上的,往往难度也比较高,但这类考实用性联系实际的题有一个特征,就是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他只有一个所谓的评分标准,这是两回事,没有标准答案就意味着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只要你能言之成理即可,当然你也不可能完全散开写,也得在文章内容的基本理解的基础上,通常比如这道题6分,基于原文内容的两三分,自己发散的再来个三四分,是这么个过程,所以大家千万要答。

第三个是针对我们的诗词说的,比较阅读热这5个字,这也是一个我们说卷土重来的一种题。北京的诗词阅读,过去如果我们按10年的一个跨度来算,那今年2022年我们从2013年开始算起,正好10年,其实就是由单诗词阅读到多文本比较阅读,再慢慢变到单诗词阅读,现在比较阅读又出现了,所以比较阅读说白了就是给你布置一篇诗作,然后让你们放到一起来比比,找找它们的共性。有时候选的作品是大家教材里学过的,有的时候干脆就给你来两篇新的,两首诗你都得读,阅读量就上升了,但也别怕,凡是能摆到一起的,他们之间必然存在共性,也必然存在个性,只需要在阅读的时候重视这个,主观简答题咱们就搞定了。两首诗放在一块,共性个性一目了然,所以读的时候可以有趋向性。这是我们今年可能出现的比较阅读热,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比较阅读是给你一篇诗词,但是选项里安排了,客观选择题里边4个选项各有4句诗让你比较,主观简答题中题干放几句诗让你比较,也算是比较阅读,找共个性就好。本质上还是咱们常考的那些主旨、情感、意象、意境、内容分析等。好,这是我们说的古诗文阅读两道大题。

主持人:我们现在是从非文学类要到文学类了,接下来就到了我们的第三大模块,《论语》跟《红楼梦》题,请丹宁老师给我们分享一下。

王丹宁:这道题是咱们北京孩子专属,当然浙江卷也考,他们也要求大家学《红楼梦》,但是咱们北京应该是最火的。《论语》、《红楼梦》今年是个重点,难度会上升,以前是这俩都考,去年第一年考的时候,《论语》、《红楼梦》各出一道题,这加一块可能有个10来分,但是今年他有可能只考一个,假如只考一个《红楼梦》,这十几分就都给《红楼梦》了,是可以考得很深的,但是备考两个都要准备。所以说难度上升了,对大家要求高,所以我们说第一个方向就是考察的范围会变广,《论语》一共就那么多篇,每篇有多少章,这个是没法变广的,但《红楼梦》不一样。我们从模考题发现很多区,比如丰台已经不只局限于考察《红楼梦》原文的内容了,它会加入什么?纸批,就是纸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梦的内容,给你引入某段纸批的内容,然后让你加以分析,这是只读《红楼梦》的学生所不了解的,所以在我的《红楼梦》《论语》课上这个纸批是非常重点要去讲的,纸批是干嘛的?说白了就是弹幕,就像大家去看视频的时候,上面就有人给你刷弹幕,刷弹幕的还都是大神,刷弹幕的人可能还看过《红楼梦》的全本,他还能够剧透、立个flag这种,所以纸批是任何红学流派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大家更好的理解前80回的一个关键。所以我现在班里很多同学都已经看纸批看上瘾了,他解读得深。除了批注之外,还有什么?还有红学家的一些点评。不仅仅包括建国后的,还包括《红楼梦》成书以来几百年间的,我们会依次告诉你,比如胡适有过什么样的观点,比如蔡元培有过什么样的观点,钱穆又有过什么样的观点,鲁迅有过什么样的观点?到了我们的当代,周汝昌有什么样的观点?然后问你对于这个观点是否认同,讲出道理来,这就叫解读深,因为你一下就和这些大家评论者站在了同一个平台上,你必须对他发表你的观点,你不能只是一味的说“他们说的都对”,你要解释清楚,所以我很建议大家去看一下丰台区的二模。那个应该算是目前我看到的几个模拟题当中水平比较深的,你要想印证一下自己《红楼梦》的水平怎么样,你把丰台二模的《红楼梦》做一下,其实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自测的方法。这是我说的第二个特征,第一个叫考察范围广,第二个叫作品解读深,第三个叫观点引用新。

NS.JSzhUoer.com

《红楼梦》也好,《论语》也好,我觉得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之所以是经典是名著,它有个特色,就是不同时期随着人们的需要以及研究的革新,总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论语》里面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一个老师讲的永远是100年前人们讲的东西,那不是好老师。同样,如果一个读者永远只能读出几百年前人们已经读出来的内容,那也是拾人牙慧。所以《论语》、《红楼梦》这两部名著在高考当中都会特别看重引出新观点,比如说《论语》,同样的句子有不同的解读;同样的句子有不同的断句;同样的一句话有人理解的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层面,有的人理解的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层面。这些观点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其实都是我们可以去鼓励的。但如果题目没要求,最好不要太过创新,因为阅卷人手里没有标答。如果题目引到了创新的方向,你答的不新,那就只能扣分。所以大家要看它到底是怎么考的,目前来看《红楼梦》也好,《论语》也好,都有它新的地方,这就是这两部名著我们今天可能看到的一些方向性。

主持人:其实听上去对于我们北京的孩子来说,《论语》跟《红楼梦》题还是一个比较重要比较难而且还会有很多创新的模块,我们解读了《论语》、《红楼梦》题,来到了文学类的文本阅读,也是我们通俗讲的大阅读,请丹宁老师继续来分享一下。

NS.JSzhUoer.com

王丹宁:这个题为什么管它叫大?大在哪里,是分儿多吗?也不见得。是说这个文章篇幅长吗?这也不见得多,读文本有时候比它还长,是因为它的确考察性比较高,难度也比较大,看这题型的安排就能看出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以客观选择题为主的,主观简答题基本是1-2道,我们文言文古诗词也都这样,主观解答题基本都是以一道为多,两道题的时候也有,少,最多就两道。文学类文本阅读,三道主观简答题是标配,客观选择题也一样,文学类时不时就来个多选,5选2这种的,所以说这题型就能看出差别来。再则,它所处的位置它后边除了语基就是大小阅读了,真叫压轴。它是我们4篇阅读的最后一个,也就在所有的题型上做了一个包圆和总结,前面有很多阅读题不考的题型,它都考。这个题北京跟全国的差距比较大,就是北京考散文。有的孩子问说老师这二模你看我们区都考小说了,今年高考作文会不会高考阅读会不会考散文?二模考小说是北京的一个习惯,北京不光今年考,去年前年大前年,5年高考,二模考的全都是小说,这是北京一习惯。二模考小说并不意味着高考考小说,今年大胆预测一下,考小说的可能性不会超过10%,所以还是以散文为主,散文阅读的确比小说阅读相对保守一些,但是并不代表着它没有什么变化,比如咱们今年的散文阅读,我们从模考分析看叫散文学术化,我们以前考散文居多的是游记、记事这类的。主旨也大多是思乡恋土、返璞归真、人与自然等。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散文越来越倾向于学术了,它会带有很强的一种学术价值。比如带你分析神农架,带你聊聊北京的城市规划……我们从模考看这类文章是有方向性的。学术化的散文说白了就是在不断的去探寻文学性与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之间的那条界限,学术化越强,可能他的文学性会变得越淡,个性化就不会那么强,因为学术要考虑的共性、理性、客观性,相反我们一般的散文强调了主观、感性、个性这样的东西就会相对少一些,但仍然会有作者自己的感情流露,但是这种学术化的东西可能会给大家造成很大的阅读障碍。我们再说第二个特征,小说名著化,刚才说了90%不会考小说,一旦考了二模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方向,丰台也好,海淀也好,就直接小说名著化了。你看全国各地几乎都考小说,北京是少量只考散文的地区,当然不是唯一的,但的确是比较少的。北京如果未来也想考小说阅读,散文过渡到小说这个过程,我们是希望它可以过渡得尽可能比较流畅一些,是软着陆的。怎么能够在文体上变成小说,在阅读上又别给大家造成太大的影响,这就是这个叫小说名著化。海淀、丰台的二模都不约而同地考了《红楼梦》当中的节选,小说名著化是一个很好的由散文向小说转变的点,所以如果说咱们今年考小说考的是名著化小说的话,可能它的比例不仅仅10%这么少,而要有所上升。所以我给大家说一下今年文学的文本阅读考散文的可能性绝对是最大的,这不用说,但是如果不考散文考小说,那么在《红楼梦》当中挑选某一个节选放在这里去完成散文像小说的过渡是绝对有可能的,所以大家有必要关注一下,这是我们说的第二个特征,小说名著化。好,再往下主旨政治化,刚刚我们说非连续性文本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一个政治,这里我们又强调了一个,区别是什么?毕竟是文学类,他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体现政治,它只在主旨上体现,比如说爱我中华这样的宏观主旨,包括爱祖国、爱广大河山、爱人民等等。比如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这样的主旨,关注我国的传统文化,关注华夏民族的历史等等。这样我们都说它是比较具有政治化的,什么样的散文主旨是没有政治化的,比如亲情、友情、爱情,这种人间真情、师生情、同窗情,还有像自然造化这类的,像思乡恋土怀念自己故乡的,但大家发现没有,其实这些非政治化的在理解上难度都较低,所以主旨政治化之后,再加上学术化,必然会增加文学的论文阅读的难度,这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方向。

主持人:这是我们大阅读的一个整体情况。其实大阅读这一块结束之后,我们前面整个的阅读部分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我们接下来就进入到语言的一个应用题,我们请丹宁老师继续来给我们讲解一下。

王丹宁:语言运用我们常说叫语用题,其实历史非常的短暂,去年考过一回,今年还是第二年,在早年间咱们考的是语基,跟这个的最大区别就是早年语基考的更多的是记忆类的题目,字音、字形、背诵、默写、词语辨析这类,现在考的更多的都是技能类的题目,偶尔涉及到一些记忆类的点也都向技能化靠拢了,所以大家记主考两个病句连贯,这个是我们看了所有的语基的题目之后,发现出现率最高的,病句和连贯这两种考法也的确是原本语基模块里最考察技能的两道题,而且这两道题的影响也比较大,大家想一个病句你发现不了一个连贯你没做对,其实影响的不仅仅是一句话或一个词的理解,往往是整篇文章整个段落的理解,这是第一个主考病句连贯。有主考的也就有兼考,我给大家两个方向,兼顾词语、成语。这是俩题,咱们以前有词语辨析,而且往往是给你两个看着很像的词语,偶尔、偶然,经常、常常,让你选择用这种叫词语辨析,成语咱们也考以前考望文生义,褒贬互混、对象误用等等。这些东西在以前的考法里,其实说实话还是倾向于记忆那一类的。我背了这个词的含义,我记住了这个成语的意思,他错了我就能把它选出来。但在语言应用题的今天,考成语和词语特别强调它的技能性,也就是说他们是要并入整个段落的,是要对整个文章的理解有一个考察的,可能这4个成语放这没准都不错,但是你结合整段含义理解哪个最合适,这里就兼顾阅读了,所以这就引出了语言应用题的第三个方向,就是篇幅长、题型新。我们现在语言应用通常一定是会给你一段文字的,这段文字少则100字,多则甚至能到三四百字,有的时候是一段,有的时候是两段,所以篇幅变长,同时也对大家的阅读和作答的速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字数年年在往上涨,作答时间却年年不变,你不更新你的技巧行吗?这就是大家平时练习和在考场上的区别,通过压缩你的阅读和作答的时间,来把真正掌握新技巧的孩子选拔出来,我们的语文的题量字数是一定要往上涨的,从早年的6000多涨到9000多,未来可能要过万,这就是我们的方向。所以篇幅变长,题型也在创新,今年极有可能在考场上看到语用题的考法是你没见过的,一点也别害怕。这个题是最容易创新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就是主考病句连贯,兼顾词语成语。

主持人:现在我们即将进入到语文作文的状态了,有人说“得作文者得语文”,我们到了最重要的后面,作文它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微写作,还有一个是大写作。我们先来首先说一下微写作的情况。

王丹宁:作文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一两句能说得出来的。好在丹宁老师在b站上给大家讲了很多这方面的视频,多看一看,多开开眼界,培养一下比较高级的解题方法和逻辑,我们这里只给大家说一说它可能的一些新方向。

微写作的第一个叫应用性强,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贴近生活,这个就是它的第二个特点,这俩可以合一块看,比如让你写一个检讨书,比如让你写一个慰问函,这就叫应用性强,比如让你给朋友解决个什么问题,这就叫贴近生活。说白了就是开掘规定情境题,出题人给你一个有一定情节的语言环境,这叫情境,你就在这个圈里面发挥,能不能够满足我给你的情境是区别你分数高低的一个关键。我们现在看有一道题出的特别好,就是我们这次二模,很简单就是说你们家要装修,要求写一封信,在装修之前要把这封信贴到邻居门口,交代一些必要的内容,表达你的歉意,所以这个是微写作的方向,语文不能脱离生活。第三个特点就是三道微写作明显的两极分化,这个明显的两极分化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大家选择上,大家都更愿意去选择说理性的微写作,所以选择的人特别多,我们现在说理性微写作恨不得有两道,所以选那个人特别多,它竞争力就高,最后选抒情少,你的竞争对手就少,可能拿高分就更容易,当然你也得会写,你得知道间接抒情都有哪些方法,你得练过,你从头到尾“啊,啊”肯定没分,所以这是出题两极分化。第二个叫难度两极分化,考说理的难度上涨,又得言之成理、言之有物,然后又得有逻辑性,然后你还得礼貌。但是抒情那道题往往就一句话:写一段抒情的文字或者小诗,就随你写了,难度也两极分化,所以才会产生什么现象,某一年我们看高考之后的数据分析,选议论表达方式微写作的孩子187个人里出一个满分,选抒情的18个人里出1个满分,就有这么大的一个差距。当然还是那句话,难则不会,会则不难,你还是选你适应的比较好,这是微写作。

最后咱们再来啰嗦两句大作文,第一个淡化文体可能是一种趋势,北京之前几年明确一道议论,一道继续,今年有可能都改成文体不限了。淡化文体是否意味着难度降低?我不这么认为,因为首先有一个识别的考察,虽然它文体不限了,但是我们看这几年就这几道模拟题,明显有一个适合写议论文,明显有一个适合写记叙文,能不能分别的出来,你要把那适合写议论文的写了记叙文,我猜分不会很高,反之亦然,所以第一考你识别,第二考什么?阅卷,以前第一道题是议论,第二道题是记叙的时候,你在答答题卡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你选哪道题,一旦它淡化了文体之后,你都有可能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也就意味着老师分了组了,两类文章都有可能批到,假设你是阅卷老师,一上午批500份卷子,批到最后你更愿意看到一篇议论性的,还是更愿意看到一篇文学性的,我肯定愿意看一篇小说散文这种类型的,我批了300多篇议论文了,都按照一个题目写的都是论点论据论证,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说非议论性的问题可能会吃香,这是淡化文体之后的一个结果,这个点要注意。第二个是强调思辨,这个是我们现在出题的一个特点,我们今年教大家哲理思辨类的一轮模板的时候,特意强化了一下什么叫思辨,就是可能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性的转化,这里边有的是对立统一式,有的是貌合神离式,有的是多元复杂式,你得分析,最后呈现出来的文章都是不一样的,但思辨性都会作为今年的一个亮点。最后一点就是体现立德树人,这是我们大作文必然要考察的,包括大家看到我们二模海淀的种子的作文,典型的立德树人,这也是作文区别于其他题目的关键,别的题都是考才学的,作文还可以考德,而我们对于人才要求永远是德才兼备,所以立德树人是大作文必然的一个方向。这就是我对整个语文试卷的一个总体的预判。

主持人:我觉得非常实用,我们丹宁老师其实是带着我们把北京试卷语文的各个模块从前到后进行了一个非常详细的梳理,按照我们考生做题的顺序,而且在每一个模块都进行了重难点的分析,还有一些提分的小技巧,对于考生来说非常具有实质性的帮助。我们也再次感谢丹宁老师能够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再次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我们今天的直播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以上内容就是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直播实录,北京日报客户端特别推出“决胜高考”直播栏目,介绍2022高考最新、最重要的资讯,并邀请各高校重量级专家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来源:京报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