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的评析

2022高考历史命题以德育为根本目标,积极发挥历史育人作用,强化党史深度考查,促进教考衔接,引导高中教学减负提质。试卷风格、难度、结构、类型和数量保持稳定,有助于考试内容改革稳步推进。

充分发挥学科教育价值,推动立德庶人越走越深。

1.1聚焦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深化对党史的审视。

试题通过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的重要史实和线索,考察学生对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业绩和历史经验的掌握和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正确的党史观,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全国卷第一册第41题呈现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海防力量的对比,要求学生分析各个时期海防的特点,总结影响我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本题旨在通过历史比较和经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全国B卷第41题呈现二战后中国与中共的技术引进,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通过国际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百年斗争历史经验的重大意义。

1.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文化底蕴。

考题重在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理念和思想,引导学生以礼相待、以自豪的态度对待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全国B卷24号,以商周青铜器为切入点,揭示商周青铜文明与长江流域铜矿开发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黄河与长江流域共同塑造了早期中华文明的结论,加深学生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认知。中国上册第24题,以《壤父歌》及相关故事为基础,考查老子思想,揭示先贤对幸福生活的定义,旨在启发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1.3引导青少年筑牢信仰之基,增强理论自信。

试题着眼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生动案例与抽象概念相结合的典型史实,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得通”,树立理论自信。全国第一卷第30号,通过毛泽东、朱德对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特点的阐述,启发学生认识边区抗日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民主主义特点,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进行的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范例,引导学生增强理论自信。全国B卷29号,阐述陈望道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中国社会“新旧”标准的理论,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正确认识世界、指导中国救亡图存的真理。

积极实行教考衔接,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教育生态。

2.1遵循高中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依标考试。

高考历史命题严格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并

试题通过对学科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的深入考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引导教师把重点放在讲解教材重点内容和减少、提高习题质量上,而不是提前下课、备考,把教学重点放在解题技巧上。《中国》第一卷第34期聚焦第二次工业革命。测试的最终结果并没有落在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常见领域,而是另辟蹊径,突出内燃机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考察学生对两次工业革命特点的深刻理解。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课本内容和回答套路,学生是无法做出正确推理的。全国第二卷第二十六号集中论述了宋代官职的“总判”概念。通过阐述总判的组织岗位、职责和权限,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察总判的目的,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总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作答。

2.3注重考察思维品质,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考历史命题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问,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高中教学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案套路的重复、机械、固化的训练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中国第一册第42题来自学者对20世纪特定时期欧美国家发展维度的定义和讨论,要求学生提出对国家发展维度的看法。这个问题对学生深入思考和独立提出意见的能力,对历史的宏观认识和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国第二册第42题,以《后汉书》等史书中东汉时期的好官好虎的历史记载为基础,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推论。该题材料呈现新颖,信息主题集中,发散思维强,对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路,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2.4坚持形体美和劳动的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考历史命题结合教学实践、学科特点和高中学生认知水平,将体育、美育、学科内容、考试要求、考试载体等导向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丰富人格和心理体验,引导高中教学增强育人综合性和拓展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国第一册47号,围绕《本草纲目》创设情境由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主编,突出古代医学研究的独特价值和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全国B卷25号,围绕盛唐书法的时代和艺术风格创设情境,突出书法艺术所承载的审美理念,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领导力。

悟力,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全国甲卷第26题,围绕宋代海外贸易创设情境,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考查学生对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念。

(中国考试)

编辑:王俞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