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披星戴月,苦读十二年;三天,六科,六张试卷。

终于,高考如期结束。

出了考场,有的人在期待假期,有的人在担心成绩。

钟声响起,是否意味着一切已成定局?

我同意知乎网友韩东然的话:

“我以为高考结束人就解放了。后来我才明白,解放的意义在于:别人铺的路走完了,就该给自己铺路了。”

少年不管有没有配剑,转眼间已经是江湖了。

高考结束后,你我将进入漫长的人生考验,关乎三观,认知,德性,爱情,意义.

真正能成就一个人的,往往是在一些论文上不被考的能力。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提起高考,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

高是他此生知识储备的巅峰。

文能背诗词歌赋,解立体几何;了解天体的运行原理,了解有机和无机反应。

acing: 0.5px;">可等考试一结束,就立马走向了知识滑坡,活成了“文化沙漠”。

事实上,学习远不止于高考,它是一场终身的修行。

热播剧《人世间》里,周秉坤原本是酱油厂卖苦力的工人。

下班后,别的工友围一起打牌、喝酒。

他却醉心于读书、写诗、研究曲艺,即使被人视作“异类”,也从没停止学习。

后来爆发下岗潮,曾经混日子的工友们有的失业,有的被迫去做小工。

他反而因过硬的写作本领,迎来了工作上的转机。

这世上最可怕的事,就是一个人放弃了学习、停止了生长。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就像《人类简史》里讲的:

“未来人类要准备好,每十年重塑自己一次。

扔掉自己过时的知识、技能、经验、假设和人脉,重新来过。”

知识经济的年代,学历代表着过去,学习力才代表着未来。

我见过有人初中辍学,大龄自学英语,成功从小吃摊主转型为外贸业务员;

见过有人生完二胎后重新拾起书本,36岁考研,37岁一战上岸;

也见过有人耄耋之年,仍旧乐此不疲地学国画、学语言、学PS。

西方有句著名谚语:

“Never stop learning,because life never stops teaching.”

(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因为生活永远不会停止教学。)

互联网时代,处处都是资源,知识再无壁垒。

无论是多读一本书、多听一门课,还是多学一门技能。

不断自我投资,才能在风云变幻中为自己筑起一道护城河。

把学习当习惯,持续精进自己的专业、刷新固有的思维、拓展自身的边界。

终身成长的灵魂,会一直充实,永远有趣。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有两个关于高考生的故事,我记了很久。

一个是饶雪漫小说《离歌》里的优等生毛北。

因为发烧错过一场考试,崩溃不已的他,从窗口纵身一跃。

另外一个人呢,高考整整考了七次才成功。

后来好不容易熬出头工作了,又被同事排挤、受老友唾骂、遭手下人出卖、被领导夺权。

但他愣是一步步捱了过去,还做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他就是有“半个圣人”之称的曾国藩。

年轻时,人们总习惯以分数、成就这些世俗的标准定义优秀。

但到了一定年纪你就会发现,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其实是能扛得住事。

成人世界里,多的是比考试失利更挫败的苦、比排名下降更无助的难。

工作、家庭、身体、未来.....有时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有时是这关过了还有下一关。

有的人碰到不如意,就像一击即碎的玻璃球,短暂挣扎后便一蹶不振;

有些人,却能对命运的刁难照盘全收,在磨难中历练出强大的内心。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沃尔夫定律”

人体的骨骼如果长期承受外部压力,其密度和硬度就会越来越大。

同样地,灵魂受过重击的地方,才会长出翅膀。

正如俞敏洪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里写的:

能否对得起自己的一辈子,是一个你到底有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的问题:

有没有勇气在别人讽刺你、打击你时走下去;

有没有勇气在整个社会都看不起你时依然走下去。”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图源莫言B站演讲《不被大风吹倒》,侵删)

生活的A面,是狂风骤雨,是猝不及防,是苦厄无常。

但别忘了,生活还有B面:接受、忍耐、挺住。

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不能被打倒。

人世多艰,但你总要昂首走过去,明天才有更好的故事可说。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高考刷屏的这几天,电影《银河补习班》里的一句台词被经常提起:

“真正的人生难题不会像考卷那样,会自动跳出ABCD四个选项,有且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而是会有EFGHIJK的岔路,只有能从A想到XYZ,孩子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人生的前十八载,我们每个人都是按部就班地接收知识、汲取经验。

高考后,就要学会告别教科书式的学习模式,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培养深度思考的能力。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营销史上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奶昔谬误

当初麦当劳为了提高早餐奶昔销量,请来许多大咖调研。

几乎所有人都把关注点放在奶昔口味上,苦苦钻研改进方法。

一位研究员却突发奇想,把研究目标转向了顾客:

为什么人们都爱在早上7点半到8点买奶昔?

为什么他们大部分都是一个人过来?

为什么他们都是直接打包离开?

原来,大多数顾客为了节省上班时间,都习惯了一边开车一边喝奶昔。

这就要求奶昔温度适宜、包装也得够结实。

在他的建议下,麦当劳单独开设了一条快速购买通道,还对产品进行了改进。

如此一来,销量果然大幅提升。

你看,很多时候认知水平的提升,就是在你看到问题后,能够打破惯性思维,走出固有经验,多思考一会儿:

遇事多问“为什么”,通过不断抽丝剥茧,一步步找到问题的根源;

遇事不说“不可能”,而是想想如何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图源网络,侵删)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生活中走得就越稳。

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你获得了多少成长,并不取决于读了多少书,而取决于思考了多久、多深。

唯有学会深度思考,把简单的知识搬运,变成高级的知识转化,人才会倍速成长,实现认知突围。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录取通知书下来那年,班里一行人曾同去恩师家报喜。

离别之际,他谆谆叮嘱众人:

“你们到了大学,分了班、住了宿,就会发现圈子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不要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小集体,要多去结交可以为你赋能的人,至于那些消耗你的酒肉圈子,切记远离。”

清华教授李稻葵也这样告诫年轻人:

“想方设法找到你要奋斗的那个圈子,跟着它不断地往上走。”

他还用经济学知识解释了这个观点:人才的成长都是集团性的。

能干的人、卓越的平台,都会给周边的人带来正向的帮助。

哪怕基础差点,只要进入优质的圈层,你就会被倒逼着快速成长。

很多人都听过那个很火的段子:

打工人的圈层,谈的是家长里短,思考的是吃穿用度。

创业者的圈层,谈的是行业模式,思考的是迭代升级。

投资者的圈层,谈的是政策趋势,思考的是社会本质。

思想者的圈层,谈的是修行哲学,思考的是人类文明。

圈子不同,认知和思维自然不一样。

一个人只囿于低层次的圈子,能力和视野都会受到局限。

而在高层次的圈子里,那些高密度的信息、高质量的交流,则会潜移默化中拔高你生命的层次,让你看见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高考考的是你自身的能力,但生活考的则是你跟他人连接、向上求索的本事。

学习、工作,无论走到哪个阶段,都不要忘记自我审视。

倘若你一直在小群体中“鹤立鸡群”,你要警惕了:

木秀于林,可能是林子不够大;行高于人,也许是众人都很平庸。

而若你是圈子里最普通甚至最“差劲”的人,那恭喜:

摆在你面前的,是大把的跃迁机会。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13年前的夏天,一个19岁的姑娘,在接到落榜通知后,黯然神伤地南下打工。

按照本来的人生轨迹,她会跟大多数厂妹一样,挣钱、回老家、结婚、生子。

但这辈子难道就只能这样了吗?她不甘心。

为了逃离一眼望得见头的生活,她花光了几乎所有储蓄报了个编程班。

靠省吃俭用、打3份工,15个月后,她终于学完了所有课程,顺利转行成了一名程序员。

但对于不认命的她来说,这远远只是个开始。

转行成功后,她每天利用下班时间拼命充电,自考了专升本,又报班苦练英语,雅思考到了5.5分。

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命运之门再一次向她敞开。

2017年,她成功申请到了美国一所学校的offer,毕业后先后走进了谷歌、百盛等顶级名企的大门。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知道了,她就百盛工程师孙玲。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高考虽然黯然失利,但此后的人生,她却从未有那一瞬停止过奔跑。

悠悠十余载,从深圳工厂流水线,到大洋彼岸的名企。

命运给孙玲发了一手烂牌,可她硬是凭着胸中的一口气,书写了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读书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为好的分数,就意味着好的工作,好的未来。

但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高考是重头戏,却非一考定终身的战役。

分数只是决定着接下来几年里,你要去什么地方生活。

而接下来你要去哪,会经历什么,又能走到什么样的位置,这些都是未知数。

有些人在考场中惨然折戟,可却在专业上闪闪发光,在职场上平步青云;

有些人在上半场普普通通,可却在下半场厚积薄发。

世界很大,考场很小;考试是个点,人生是条线。

就像《达摩流浪者》里写的:

“沿着这条路一直朝前走,在不远处会有一个路口。你可以向左转,也可以朝前走,但你不能停留。”

真实的人生并不存在一条既定跑道,它更像一个小径丛生的森林。

但只要步履不停,无论有多少条分岔路,也会殊途同归。

你尽管走在自己的时区里,未来的一切都准时。

毕业20年后再看高考我惊觉了比分数更重要的5条人生铁律,二十年前的高考分数与现在比较

一愿所有考生十年一剑,折桂金秋;

二愿人生这场大考,你我都能修身矫思,落笔无悔;

三愿星光不负赶路人,所有日夜兼程的人,都不会有遗憾。

作者 | 何了了,你也是宇宙的孩子,和植物星辰没什么两样。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何了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