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艺考新政发布音乐专业前途未卜-争鸣,音乐艺考新政策 卓尔高考资源网 2022-06-11 07:20:28 文|张毅 导航系统轰然倒在地上。 美术部满是灰尘。 9月2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做出重要改革方案。这种改革是史无前例的,对各大媒体来说是很好的新闻素材,但对大多数美术部门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2021年前的“雪” 我一直觉得“艺术”是个小专业。然而,我错了。 数据显示,在全部14个学科中,本科阶段艺术类招生人数排名前三,远超文学、教育学、科学等。难怪艺术要从“文学”专业分离出来,因为“文学”下面的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是绑在一起的,艺术专业招生的人没那么多。 2020年,全国高考考生1071万人,艺术类考生117万人,占高考总人数的11%。这几乎达到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所有文科生的比例。 是因为中国的美术教育更发达吗?显然不是。原因很简单:艺考太容易,文化分数线极低,专业分数线大约等于通过任何一门考试,吸引了大量不适合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以音乐专业为例。即使在“双顶”大学的音乐系,五音不全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这样一来,艺术生就业难也就顺理成章了。《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2010年到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11年来,就业率低、薪资低、就业满意度低、失业率高的专业中,艺术类专业的人数已占26%;从最近四年的数据来看,艺术类专业占41%. 2021当年的“霜” 2021“艺考新政”在国家政策的高度明确提出“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这预示着未来艺术类考生肯定会减少。 17万艺考生的高峰已经成为历史。2021年全国高考考生人数为1078万,艺术类考生总数还没有统计清楚,但肯定是在下降而不是上升。对于艺术类考生过半的艺术类专业,已公布的18个省市数据显示,考生人数减少的省份有15个,总降幅超过8%。 其实艺考的没落在前几年就出现了。从2018年开始,因为增加了书法、戏剧、影视学、文艺编导等专业的统考,人数骤然上升。比如2018年,仅山东省就新增艺术类考生2.2万余人。 “艺考危机”早有警示。音乐方面,音乐表演专业是教育部唯一一个最近6年连续给红牌的专业。《音乐周报》也发过《音乐好学生都去哪儿了》1001《谁在把音乐“废柴”送进音乐学院》之类的文章。 2021年后的“露”与路 学生告诉我,他们不知道毕业后做什么。我说,其实我也不知道。 我们需要音乐吗?当然了。但是我们不一定需要那么多音乐从业者,更不需要像我们这样的。 《指导意见》提出,“要有效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中‘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但这句话有问题。实际情况是:“忽视文化”是真,“重视专业”是假。 随着艺术类专业的大规模扩招,大部分艺术院系都没能招到高水平的学生,而高职院校的艺术院系也没能招到足够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说“强调专业”呢?只是“宽进宽出,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艺考”严重扰乱了教育秩序,而在音乐领域,大部分不适合学音乐的考生都选择了音乐高考,稳稳地进入了音乐系。更有甚者,一些省市在音乐方面“专业分数较高的艺术类考生恰恰处于较低水平”,这就涉及到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招生腐败。而那些真正在专业上出类拔萃的学生,可能也不过是伪专业,与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去甚远。毕竟关起门来是艺术系的普遍现象。比如声乐专业,以唱意大利歌为荣。这样的艺术专业自然是“露专业”,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很容易死掉。 《指导意见》指出“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为艺术院系指明了出路。只有这样,艺术院系才能成为学生的春风和雨露。 国内的艺术院系趋同现象非常严重,专业设置和标准都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院系和院系的区别。一流的专业院校抢走了一流的同质生源,劣质院系招到了劣质生源。同质化的学生不可能一直舒舒服服的呆在学校,所以离开学校自然会遇到各种就业困难。如果《指导意见》在顶层设计中不能考虑到这一点,其“以统一高考为基础,以省专考为主体”的艺考措施,将与其自身的“特色”目标相冲突,“艺考指挥棒”的前奏已经指明了一反常态的道路。 此外,实践一再证明,各省市艺术部门的教师 为主导兼主体的省级专业统考很容易达成内部的“统一”(其实专业评委的省际随机流动并不困难)。“指导意见”虽然凌空一脚提出“严防考试舞弊,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然而其背后的深层问题如何解决?艺术学术研究甚嚣尘上,也没见哪个研究关注这个如此重要的问题,更不曾拿出过什么有效方案来。- THE END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不错过每条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