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40年制度变革显初心,关于高考制度的改革近年来的变化 卓尔高考资源网 2022-06-07 18:22:40 教育前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统一高考(以下简称“高考”)是亿万中国青年的共同经历和深刻记忆,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制度支柱和原始动力。高考在促进我国教育发展和经济腾飞、维护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开放40年 恢复高考意义重大。 1977年恢复高考,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转折点。也是建国后高考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事件。 对于教育战线来说,1977年恢复高考是拨乱反正的重要突破口。它是打破教育界“两个估计”思想桎梏的前奏,被“文革”破坏的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秩序也因此由乱变常态。社会选材观念不再以出身为标准,而以知识为重又成为了选材观念,整个社会重新建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广大知青被压抑已久的学习热情和奋斗意识被点燃,从而有机会公平竞争,改变人生。 在“两个凡是”极左思潮尚未破除的情况下,高考制度开始复苏,其意义远远超出教育领域。极大地推动了拨乱反正和后续的思想、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改革,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和人才基础。 回顾40年 高考改革进程艰巨。 改革开放40年来,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78年至1984年,制度恢复,高考制度在恢复和发展中开始了最初的改革。1978年是夏季考试,秋季录取。从1978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高考命题权划归教育部,由各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和阅卷。1977年的考试科目只有文科的语文、数学、政治和历史地理,理科的语文、数学、政治和物理化学四门。80年代中期,高考科目理科增加到7门,文科增加到6门。1978年公布或通知考生成绩,考生可以报考试卷。 这一时期,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初步取得突破,传统的“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制度开始向“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发展。1978年,为了避免仅以成绩选拔学生,国家提出了“打破常规,选拔人才”的思想。在省市学科学习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可按志愿直接进入高校,无需高考;单位或个人可以向当地招生委员会推荐优秀人才,高校将对这些推荐人员进行考核后决定是否录取。这就是后来送学生政策的由来。 1985年至1998年是改革调整期,国家开始全面探索高考改革路径,对传统高考制度中的诸多要素进行改革或调整。比如,逐步改变国家招生计划和免费办学制度;突破全国统一命题方式,强调命题要注重考察考生能力;标准化考试、计算机阅卷和标准子系统 2014年以来是试点深化期,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开始试水。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制定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高考改革进入新阶段。这次改革既考虑了促进公平,也考虑了科学选拔人才。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考试招生特别是高考进行的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形式、招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仔细看40年。 高考改革不断变脸。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和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期间,高考铭刻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记忆,也铭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努力的印记。40年来,高考一直在变脸。 考试时间变了。1977年12月高考,1978年夏季高考。后来大部分年份固定在7月7日、8日、9日,2003年改为6月7日、8日。 高考的命题和阅卷组织都变了。1977年是分省命题,地级市全部阅卷。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中国高考史上唯一的一次高考,但却是按各个地区分级的。1978年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分省评分。1985年,上海单独命题,随后分省命题制度推开。2004年11个省市分省命题,之后最多扩展到16个省。2015年回归全国统一命题。到2016年,26个省份回归全国统一命题。 申请条件发生了变化。1977年、1978年规定高考入学年龄不得超过25岁,有的放宽到30岁。但从新生入学后的年龄差异来看,参加考试的考生年龄差异很大。为了尽可能给“初三”考生更多的机会,实际报考中有很多30岁以上的考生。直到1980年,高考才逐渐实行了长期的“25岁以下”和“未婚”的限制。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2001年,这两项限制 被取消,高考成为“终身教育考试”。考试题型有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高考中大部分采用记忆类题型和填充题型。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语科目开始引入标准化考试,出现选择题,后来运用到所有学科。语文高考作文命题变化更大,每年都吸引很多社会关注。高考作文一开始为写记叙文或读后感,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材料作文,近年来,作文命题更加多样化。其实,无论如何变化,目的都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想象力,考查学生的素质。高考科目有变。除前述科目变化外,1999年高考科目逐渐发展为“3+X”,后来各省份逐渐固定为“3(语、数、外)+2(文综、理综)”。2014年,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综合改革试点上海、浙江,实行“3+3”模式,不分文理。这表面上看是考试科目改革,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了中学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校招生的科目要求、不同选考科目成绩的等值和换算、选科人数等。录取方式有变。1977年实行的是分段录取,1984年开始实行分批录取,1999年开始实行网上录取。网上录取不仅比原来各高校招生人员奔赴各省份录取现场调阅纸质档案录取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挡住了招生中的不正之风。2008年,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开始实行,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避免了信息不对称的考生因为志愿填报不当而高分落榜。2015年,开始逐渐合并录取批次,2017年有些省份合并了本科二批、三批录取批次。继2016年上海合并本科一批、二批录取批次后,2017年山东、海南等地将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不在录取中区分高校的等级。总体来说,与考试技术相关的高考改革,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如网上阅卷、网上录取等。而制度性的改革往往历经反复,比较曲折。总览40年高考改革初心不变从恢复高考初期的制度设计,到今天的改革,高考多变。但是,高考也有不变。仍采用总分录取模式。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是考试招生制度的根本,虽然总分录取模式有“唯分数论”之嫌,但它最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便是一个例证。仍采用分省定额录取模式。高考制度一直秉持“区域公平”原则,通过区域配额调控各地考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并对中西部地区实行招生录取倾斜政策。因为京、津、沪三个直辖市的高考录取分数远低于一些人口大省与考生大省,该政策饱受批评。在高考录取中,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是两难选择,加上各地发展不均衡,分省定额录取模式沿用至今。也正因为分省定额录取模式,全国统一命题或分省命题,抑或全国统一命题但使用不同考卷,都不会影响高考录取大格局。高考竞争依然激烈。1977年恢复高考当年,高考录取率仅4.8%,2017年则高达80%以上。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不断攀升,于2002年达15%,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16年已达4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时,便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尽管如此,40年来,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依然没变,考生和家长的紧张程度没变。上本科院校尤其是名牌大学,是高考竞争的主要表现。统一考试依然重要。保送生制度、自主招生制度、综合素质评价等,意在弥补完全依靠高考分数录取的不足,但这些招生方式在总的招生中占比不高。随着将来这些方式比重加大,统一考试成绩会逐渐减轻其绝对权重。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高度重视甚至过度重视名牌大学的价值观不会变,诚信体系还有待于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统一考试应该还是中国高校招生的主要依据,统考成绩依然重要。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亿万名青少年学生的前途命运。40年来,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材、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高考制度面临不少挑战,但它的权威性、公平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改革开放40年,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考试制度,必将在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保障教育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刘海峰 刘亮,单位: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刘海峰系该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文系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考制度改革研究”[16JJD880029]成果)《中国教育报》2018年06月14日第6版 2012年667上北大的高考故事文科状元高中三年的心中历程,2011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 2012年高考日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2012年高考日语试卷及答案完整版_高考日语_沪江日语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浏览器打不开网址提示“ERR_CONNECTION_TIMED_OUT”错误代码的解决方法 如何安装ocx控件 VMware的虚拟机为啥ip地址老是自动变化 vbyone和EDP区别 linux/debian到底怎么重启和关机 苹果平板键盘被弄到上方去了,如何调回正常? 机器学习常用距离度量 如何查看kindle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