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明年北京将迎新高考专家为您解读改革变化中这三大关键问题,高考改革北京

新闻故事的背景

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从2014年开始在上海和浙江试点。明年,北京也将迎来新高考。虽然相关地区早已公布新政策,但考生、家长甚至部分学校对此次课改的新变化仍存在误解。在此,本报梳理了三个关键问题,请专家进行深入解读。

明年北京将迎新高考专家为您解读改革变化中这三大关键问题,高考改革北京

胡铁祥摄

1“文理不分”不代表高中没有文理班。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考试改革正式启动。003010提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相关性。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科组成。保持统一高考以外科目数量不变,分数不变,文理不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从上述政策文本的语言表达逻辑可以看出,“文理不分”的本意是指“统一高考不分语言”三科中“文理不分”的命题,即高中阶段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语言以外三科的统一标准课程,参加同一层次的高考。这是对现行高考政策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三门基础核心科目,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不能选择自己的学科领域,也就是说,并不意味着高中生“不分文科班”。事实上,根据教育部2018年公布的《意见》 (2017版)(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高中的基本定位是“为学生的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高中生必须对高等教育的专业方向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做出选择,这种选择除了体现在单词量上,还体现在学生的知识面上。

因为新高考为学生提供了除字数外的其他学科选择和组合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未来专业的需要选择多种学科。这意味着学生对学科领域的选择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理科)方向,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学科领域选择”。如纯文科、纯理科、偏文科、偏理科、文理兼备、艺术等。基于此,学校需要根据学生对各学科科目的选择做出适应性安排,采取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行政班和教学班进行管理。

2“选课走班”不等于取消行政课。

高考政策改革带来的另一个新变化是高中教学组织的改革,提出了“选课走班”的理念。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课程方案》提出:“有序推进选课走班。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根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

阶级选择带来了传统意义上“阶级”性质的改变。从组织属性来看,“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表明学生组织身份的行政组织属性,即“行政班”;另一种是表示学生参与学习行为的教学组织属性,即“教学班”。新高考前,中国大部分高中

新高考实施后,学生对学科领域的选择会增加,也带来了课程选择的多样性。传统的送班到行政班的单一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于是“上课下课”的概念应运而生。但去班主要是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取消表明学生身份的行政班。因此,如何处理“行政班”和“教学班”相对分离后的学生组织体系,是高中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如《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探索建立行政班、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统筹教师排班、排课、学生管理、配套教学设施等资源和条件,确保走班教学的实施”体现了新高考背景下国家政策对高中教学组织改革方向的正确引导。

选课不代表取消行政课,也不代表去的越多越好。相反,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各种组织的归属感,保证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不会因为上课而受到影响,学生的组织责任感和责任感的培养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应加强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

具体来说,学生在高一做出高考专业方向和科目的选择后,学校可以相应地重新安排行政班,让专业领域相近的学生在同一个行政班报名,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互助性,从而保证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相对统一。这样既可以实现统一课程在现场班的交付,又可以实现不同课程在现场班的适当轮班,从而有效降低轮班教学的组织、时间和资源成本。

3.高三志愿变成“高一志愿”

新高考的另一个重要变化是增加了学生参与高考总分科目的选择性,既体现了对学生发展特长的尊重,突出了多元化人才选拔的价值取向,也给学生、教师和家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因为学生选择参加贯穿高中全过程的高考成绩组合科目学习,需要在高一年级完成参加高考总分的三门选修科目的选择,即初步明确高考的专业方向和未来职业方向,这意味着学生从“高三志愿”变成了“高一志愿”。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高考的专业方向和职业方向,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的指导。实践中发现,各地区、各学校在使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系列概念时采用了各种名称,表现出不同的课程价值选择和系列概念本质的模糊性。

,如生涯规划、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人生规划、学生指导、选课指导等。

一般来说,高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学生就要初步确定所学专业方向。也就是说,高一年级生涯规划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大学专业和职业方向选择”,而这种选择要基于对高中学科和未来大学所学专业学科群的了解,基于对自己专业或学科适应性,以及专业和学科学习兴趣的分析。因此,高一年级上学期应由各学科教师参与开发“学科生涯规划课程”,而高一年级下学期要开设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做好选课指导和学业计划安排指导,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等指导。进入高二年级后,学校要帮助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要结合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学习内容,为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到了高三年级,学校要为学生开设“人生规划”课程,着重从心理咨询角度给学生积极心理影响,奠定未来升学和职业正确的价值观基础。这样,高中三年生涯规划课程就建立了“学科生涯规划”“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四个层级的课程结构体系,指向每一个年级核心目标,最终为高中阶段目标实现服务。

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是新时代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会逐步适应改革的变化,最终使高考改革成为推动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动力,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创新创造人才搭建平台。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杨志成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流程编辑:孙昱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