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双减政策后首次高考语文新变化挺意外数学强化思维考查,双减政策下的语文高效课堂

昨天,2022年全国高考拉开帷幕。这是“双降”政策生效后的第一次高考。四川考生参加国考。就语文考题而言,记者从成都多个考点了解到,今年的作文题目让不少考生“始料未及”,引来网友直呼“没想法”。此外,汉语使用上的一些新变化也让一些考生“措手不及”。考生有什么感受?这些“变化”透露出哪些信号?

候选人:

新的变化相当“出乎意料”,基础很重要。

语文考试结束后,在树德中学宁夏街校区考点,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的黄同学告诉记者:“除了作文,还有两篇关于红军的读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杨同学回忆说,“还有关于袁隆平的阅读理解文章,主要是传达杂交水稻的发明过程和成功的意义。”

在石狮中学苗文校区考点,不少考生提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变化”:一是语言运用从日常练习的选择题变成了成语填空;二、病句修改由日常练习中的选择题改为病句修改。“从难度上来说,会比选择题难一些,但总体来说影响不大。”该考点的一名考生表示,考试没有出现“怪难”的题目,“基础还是很重要的。”

评论:

减少“机械刷题”,加强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2022年高考是‘双降’政策放开后的第一次高考。命题在教考衔接中精耕细作,充分释放服务‘双减’改革的明确信号。”相关命题专家表示。昨天,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分别发布了语文和数学的权威点评,其中以下变化值得关注。

语文方面,本次考试最显著的特点是:创新形式,减少“机械刷题”。据悉,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实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考试形式,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现象”等方面进行探索,使用新的试题,扩大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进一步降低死记硬背和‘机械刷’的分值。其中,问题设置更为开放。比如语言应用中成语的测试,从选择题变成了直接有答案的填空题,试题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的答案符合语境就可以得分,考点也相应地从侧重于近义成语差异的辨析变成了侧重于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数学方面,试题强化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强化了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深入考查了关键能力,优化了试题设计,发挥了数学高考的选拔功能。如中考第一册理科第20题、文科第21题考查了直线、抛物线、三角函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要求学生在直线与抛物线的复杂位置关系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解题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方法。

名师解析:

作文题目和《红楼梦》有关。怎么写?

名师这样“破题”。

昨天,每年的高考作文热门话题终于出炉了。四川考生使用全国第一卷,作文试题中包含《红楼梦》的内容。那么如何“破题”呢?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高级教师、成都市石狮中学副校长赵认为题目是“意外

“第二是主题的教育性。高考作文命题既要提高学生的母语表达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成长,即‘以德育人’。仔细阅读短文,要求考生将这种现象转移到其他‘更广泛的领域’‘或直接转移,或借鉴,或根据情况创造’。提示非常明显。”赵说:“转移、借鉴、创造创意这三种方式,既是学生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方式,也是学生未来人生的选择。"

“第三是写作的主观性。高考任务情境必须尊重学生的文化体验、生活体验和时代特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力量。003010是中国古典名著的巅峰之作。每个高中生都有这个文化背景。”她补充说,虽然不是每个高中生都读过《红楼梦》,熟悉这份材料,但有材料下面的提示并不影响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更广泛的领域”“学习和生活经验”,这些暗示性的词语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经典的世界走向现实生活的世界,或者联系自身的学习或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建立联系,构建一个自己并不陌生的写作空间。联系当下,借鉴、借鉴、原创不仅仅是为了文学创作,而是存在于“更广阔的领域”,深刻影响着当下社会和未来世界,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

高考第一天

成都2825考场顺利开考。

昨日上午,四川省2022年全国高考电视电话会议在国家教育考试四川指挥中心召开。从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我省高考考生77.57万人。高职院校单招后,57.56万考生参加全国高考。

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昨日成都62个高考考点、2825个考场顺利开考。

在疫情防控方面,成都对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实行14天健康监测。所有考生考前48小时都有核酸检测,考务人员考前“三天两测”。

在防止违规方面,成都安装了3000多套手机信号屏蔽装置,可以全覆盖高考考场和考点的测试。成都还组织了389名视频监考人员,负责考生的参考行为和监考工作。

员的履职情况进行实时在线监督。

在应急准备方面,成都准备了医院考点1个,隔离考点23个,备用考点27个,常规考点的备用隔离考场248个,备用考务人员900余名,63名防疫副主考在考前、考中、考后全程进行专业指导。

在特殊考生服务方面,成都在考前安排专车接回2名滞留在广安邻水的高考考生,为2名居家健康观察的考生单独提供隔离考场,组织19名生病考生在备用考场参加高考,按照考录规定为45名残疾人考生提供便利。

昨天,成都交警组织警力全力为考生“逐梦之路”护航,高考首日,无一人因交通问题误考。

记者 赵子君 杨升涛 何良 摄影 魏麟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