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决定孩子是否优秀的关键不是财富和地位,而是父母;

如果父母是好的引路人,为孩子的成长扮演不同的角色,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作者|可乐妈

最近看到一个满满干货的研究。

在哈佛大学任教近40年的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弗格森在采访了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名校的200多名毕业生及其家长后发现:

虽然大部分成功人士的家庭情况不同,但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父母也大相径庭。

但是几乎所有的父母,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都扮演了八个类似的育儿角色。

这八个角色共同构成了一套基本的、实用的、成功的育儿法则。

让我们来看看,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自信的、有目标的人,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八个角色。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早期学习伙伴:

“抓住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开发儿童智力”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哈佛大学儿童行为学家理查德教授通过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大脑的发育与

键期的,而且一生只有三次,分别是:

0-3岁

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容量飞速增加。

孩子刚出生时,大脑容量仅为成人的四分之一,到了3岁左右,就已经到达成人的85%。

4-6岁

3岁前,不断增加的脑容量和神经元数量,为大脑发育提供生理基础。

到了3岁以后,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等进入了黄金发展期,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正在逐渐养成。

7-12岁

孩子进入学校后,接触的事物和知识普遍增多。

这个阶段,也是全面开发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时期。

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大脑,父母除了给他们提供营养外,还要给予适当的“刺激”:

比如,多和孩子说话,提高他们的词汇量,促进他们的记忆力;

比如,做一些计数、分组和比较的练习,发展孩子的思维;

又比如,陪孩子一起玩橡皮泥、积木之类的益智游戏,让孩子在触摸、观察的过程中,开发手眼能力,刺激大脑运转……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必然倾注了父母大量的心血。

只有父母担任起早期学习伙伴,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开发,孩子的未来才会更加出色。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飞航工程师:

“培养孩子各项生活技能,确保他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前阵子,一组家长群的聊天记录火了。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家长群里,有的家长怕孩子找不到去班级的路,要求老师来校门口接;

有的家长命令老师下楼给孩子送水杯;

还有的家长要求老师,不要让孩子打扫卫生,理由是“家里就他一个男孩,爷爷奶奶都很宝贝的”。

这些家长总以为,既然把孩子送去了学校,那么孩子的一切都应该由老师全盘负责。

却忽略了,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父母的角色要从衣食住行的供养者,逐渐转变为飞航工程师。

而飞航工程师,是一个航空术语,主要负责解决飞行系统的问题。

为了能让作为“飞行器”的孩子正常起飞,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从小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例如,整理房间、洗自己的内衣裤、收拾书包等等。

比起为孩子铲平一切困难的“铲雪车”父母。

父母真正应该成为的,其实是放手让孩子独自飞翔地“飞航工程师”。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救援者:

“用最大的耐心,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前段时间,深圳有一位爸爸火了。

这位爸爸的女儿正在上初一,成绩中等偏下,对学习不感兴趣。

为了帮助女儿,爸爸做出了以下努力:

每天接女儿上下学,在路上跟女儿沟通书本上的知识点;

利用空闲时间重新学习了女儿的教材和练习册,起得比女儿早,睡得比女儿晚;

同时,爸爸还戒掉了游戏,拒绝一切酒局牌局,陪着女儿阅读各种课外书……

在最近一次的考试中,女儿成功考入班级前15,年级排名进步了200多个名次。

厌学、叛逆、师生关系紧张……

这些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当一个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是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这时候父母对待错误的反应,就决定了孩子遇到的,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做合格的“救援者”。

甚至做好牺牲的准备,比如,放弃宝贵的财产、作出重大的生活改变,或者投入大量的个人时间等等。

只有父母正视孩子的错误,并愿意为之负责,错误才能变成孩子成长的契机。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启发者:

“挖掘孩子的兴趣,帮他规划最适合自己的人生”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关于目标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选取了一群出身、智力、学历都相差无几的年轻人,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理想,生活没有目标;

60%的人有些想法,但目标比较模糊;

10%的人有目标,并且制定了短期的规划;

只有3%的人有明确的理想,并制定了清晰、可行的长期规划。”

等到25年后,那3%的人几乎都成了社会精英、行业领袖;

那10%的人中,大部分做了医生、律师、工程师等,成了社会的中产阶级;

那60%的人,虽然生活稳定,但没有做出任何成绩;

而剩下27%的人失业、被救济,终日抱怨,沦为了社会的最底层。

小时候有什么样的目标,做出什么样的规划,长大后,自然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但现在,很多孩子只是按部就班地上学、听课、做作业。

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时候,就需要父母为其填补空白:

面对逐渐长大的孩子,让他多接触、多尝试不同事物,激发他的兴趣,陪他找寻人生的方向。

最终,才能以时间为纬度,从量变到质变,让孩子拥有清晰的未来。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哲学家:

“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世界观,帮他分担压力”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北大教授徐凯文在演讲中提到过一组数据:

在北大一年级新生中,包括本科学和研究生,其中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

40.4%的学生更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最极端的甚至会放弃生命。

徐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空心病”。

这些患上“空心病”的孩子,虽然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个人条件优越,但他们的内心却一片荒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徐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中,周围的一切都以分数为标准,判断“有用没用”:

上辅导班是有用的,玩沙子是没用的;

考第一是有用的,会做饭是没用的;

上名校是有用的,幸福和快乐是没用的……

可实际上,教育绝不应该只是一个谋生的工具,一个获取地位的手段。

它还要让孩子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地活着。

这时候,身为哲学家角色的父母,要学会同孩子分享自己的世界观,赋予他们分数之外活着的意义:

陪孩子一起去书店看漫画、去公园看别人唱歌跳舞、没有任何好处地帮助一个人……

不再问“这有什么用”,多问问孩子“这有什么趣”。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榜样:

“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向孩子诠释努力的意义”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在网上看到一个女孩的自述:

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成绩波动,甚至开始厌学。

为了激励上高中的女儿,45岁的妈妈便决定考研,她每天抽空看书,中午回家学习,晚上做题到深夜。

最终,成功上岸重庆大学。

一想到妈妈的经历,女孩学习上无论再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想着放弃。

她说:

“妈妈用行动告诉我,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父母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

其实做好自己,就已经足够。

当父母做好了自己,老师认真教书,医生救死扶伤,工人努力工作,农民踏实种地,孩子自然能从我们的身上汲取成长需要的养分。

做孩子的榜样,胜过千言万语的道理。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谈判专家:

“允许孩子顶嘴,给他表达观点的机会”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中国青少年报告曾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75.4%的青少年,都认为自己的父母过于强势:

孩子渴望独立,父母却搞“一言堂”;

孩子想要自由和隐私,父母却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自我意识空前高涨。

这时候,父母就要“亦师亦友”,成为一个优秀的谈判专家:

首先,父母要明确自己的边界,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允许孩子“讨价还价”;

可以适度“妥协”,找到亲子关系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但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孩子必须用道理说服父母。

做到这一点,再叛逆、难缠的青春期,也可以成为亲子关系黄金修补期、助推期。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全球定位系统:

“用一言一行影响孩子,为他的人生托底”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看过一部动画短片《冲破天际》:

里面讲述了女孩Luna从一个鞋匠的女儿,一步步努力,直到成为当宇航员的故事。

但实现梦想的道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在她第一次竞选宇航员时,她的文化成绩屡屡碰壁,体能测试也不达标。

更让她崩溃的是,一直相依为命的父亲意外去世了。

Luna陷入了沉沦,每天蜷缩在床上流泪。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间发现了父亲多年前送给自己的航天靴。

这让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父亲把纸袋做成宇航员头盔,和她一起模拟星际穿越的场景。

童年的温暖鼓舞了Luna,让她重振旗鼓。

最终,她如愿踏上了太空。

看完这部动画,我不禁思绪万千:

作为父母,我们终究要比孩子先走一步,等到我们不在的那天,又该给孩子留下些什么?

赚再多的钱,一旦教育失败,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孩子败家一年。

所以,比起物质,或许我们更应该扮演好自己的最后一个角色:

全球定位系统。

与其留给孩子财物,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给孩子教养、能力、性格、品行和思维方式。

让这些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褪色的东西,渗透到孩子的血肉里,成为他们人生和命运的一部分,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抉择。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哈佛大学8张图告诉你如何培养出一个能考上哈佛的孩子,如何让孩子考上哈佛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懒蚂蚁效应”:

蚁群中,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从不停歇,但也有少部分蚂蚁终日无所事事,一直在蚁群周围东张西望。

生物学家把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并在它们身上做了标记。

但意外的是,当蚁群的食物来源被掐断时,那些勤快的蚂蚁立马慌成一团。

反而是“懒蚂蚁”能够淡定地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转移。

原来,“懒蚂蚁”不是懒,而是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思考上。

其实,教育也是如此。

很多时候,忙着用题海战术督促孩子,用唯分数论打压孩子,不过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没有谋划、没有思考的教育,越是勤奋,越是事与愿违。

相反,在孩子成长的特定时期,遵循教养法则的要求,通过履行关键角色的职责,激发和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愿所有父母都能洞穿教育的本质,改变认知,成为孩子最好的领路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