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知识改变中国,恢复高考知识改变中国心得体会 卓尔高考资源网 2022-07-02 12:34: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978年春天,北京大学迎来了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1977年,一个女青年在北京参加高考。 图3:1977年,考生在高考考场答题。 信息照片 高考恢复了!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被人传阅。这个好消息像春雷一样,使成千上万的人兴奋不已。他们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牧场,在矿山里拾起书本,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今年,高校招生有了重大改革."“实行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级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审批……”这一决定重启了停滞了11年的高考。当年有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中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改革的第一个迹象 “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到重点中学和大学” 1977年的中国,人才紧缺,国民经济几乎濒临崩溃.没有人才,怎么实现现代化?邓小平同志在同两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指出:“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到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里去。” 1977年8月初,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一大早,时任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的查全兴就来开会了。他正在一张纸上打草稿。也许是他太激动了,他的铅笔尖断了好几次。“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查全兴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座谈会上,邓小平问:今年改还来得及吗? 大家都说:今年改还不晚,最大招聘时间会延后。 邓小平当即表示:今年,我们将下决心恢复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生。 8月8日,邓小平在会上就科教工作发表了一些意见。这个讲话使教育战线成为当时全国各条战线的先行者。 但在此之前,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已决定继续维持“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审批、学校审核”的招生方式。我该怎么办?8月13日,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教育部再次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持续了44天。 “由于此时正在召开的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未能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招生工作会议受到影响,招生计划被推迟。”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马清水回忆道。 9月19日,邓小平找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希望教育部门的同志大胆解放思想,争取主动。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全国大学招生会议终于在9月25日有了结果。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招生工作文件。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两个文件,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 改变命运 “黑暗的隧道中出现了一道光” “高考恢复了!”深秋的中午,黑龙江省集贤县生产建设兵团的喊话器响起了广播。知青尤金东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在北大荒的草堆上,他多次哼唱交响乐旋律。现在,改变他命运的机会来了! 11年,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涌向社会。“那时候的高考,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就像黑暗隧道里的一盏明灯。”复旦大学教授褚小全说。 当好消息传来时,21岁的赵正国正在与德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人山人海,不少考生家属连夜出门排队购买复习资料。60年代初出版的一套“数学物理自学丛书”创下了发行7395万册的纪录。 广大考生努力填补知识空白,积极复习备考。隆冬的松花江畔,在地里忙活了一天的陈宝全,夜以继日地奋战着。“那时候我们用柴油灯,看了一晚上书,第二天鼻孔都是黑的。” 1977年11月28日至12月25日,全国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场来之不易的考试,让无数人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 1977年高考后,赵正国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系院士。有艺术家尤,深圳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原秘书长许,中国教育报退休记者陈宝全. “我们家四代务农,没出过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也没人上过大学。我实现了四代人的梦想。”1977年考生、原国家档案局局长杨东泉笑着说。 人才力量 “人才多,人才好”正在成为现实。 一张黑白照片记录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这是1978年春天北大新生入学时拍的。“欢迎站”的横幅格外醒目。九个大一新生在推着板车或提着行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到了大学图书馆,任何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书,国内的,国外的。我真想一次看完所有的书。”考上南京大学的杨东泉,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在图书馆获得一席之地。当时,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在世界各地的大学里蔚然成风。这些“超龄”大学生在与时间赛跑,以追回失去的时间。 在这些新生中,有立志报国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也有高分子。 化学、物理化学专家李永舫,也有经济学家钱颖一……高考制度的恢复,吹响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号角,为创造中国奇迹、为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今天,从“神舟”系列飞船、探月工程、杂交水稻到高性能计算机、高温超导研究,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到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等亮丽的“中国名片”……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处处活跃着高素质人才的身影。教育部数据显示,恢复高考40多年来,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累计1.4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7年的2.6%增长到2020年的54.4%,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逾亿名高素质专门人才。如今,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有信心期待,高考制度将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26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