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这些历史上的高考奇人你知道几个?,中国高考6大奇人

随着940万考生带着梦想进入第一场大考,“高考”一词成为近日来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对于现代学生来说,高考确实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经过这次考试,很多曾经的同学将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考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种考试中也出现过一些“奇怪的人和奇怪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各种“高考”中的奇葩。这些历史上的高考奇人你知道几个?,中国高考6大奇人

一、文

如果你是一个对诗歌感兴趣的朋友,你一定对文很熟悉。毕竟他的很多作品至今被人称道。然而,文在科举考试中始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反而以给别人当“枪手”而出名,成为当时监考的重点对象。从40岁到55岁的15年间,文多次参加应试考试,屡遭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应试经验,熟记应试潜规则,具备应对考场复杂局面的能力。唐朝的科举考试非常严格。考生进入考场不仅要脱衣搜身,还要在座位之间设置隔板。通过试卷很难。在如此复杂的考试形势下,很难想象文如何在代考中大显身手。然而,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最让后人惊讶的是大中九年(855年)的考试。当时,北山侍郎沈洵担任主考官。为了防止作弊事件再次发生,他把重点放在了文身上,因为从历年的考场纪律记录来看,文是出了名的枪手。只要这个人负责,其他人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于是,特意在面前为文设了一个座位,与周围的候选人隔开一段距离,誓要盯紧这个不守纪律的候选人。第二天考试的时候,考场上似乎没有什么异样。文听云感到身体不适,所以他提前交了卷子。咨询完,人家还是交了几千字。出乎意料的是,文在考场外悄悄告诉别人,他在这次考试中“救”了8个人。一次考试顶替八个人,恐怕在中国“枪手”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黄冠

黄冠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六门考试的人。元二十四年(1364年)生于南直隶贵池(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黄姑的父亲出身书香门第,但家道中落。他得是贵池上清溪徐家的女婿。黄冠出生后,随母姓取名为关旭。直到他当上了礼部右侍郎,才获准恢复原来的姓氏,改名为黄冠。

当时,只有考生在三次大考中取得第一名,即“谢园”、“会元”、“状元”三冠由同一人夺得,才能称之为“联众三元”。想想全国有多少人才在竞争。考生再有天赋,也很难保证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只要一次考试考第二,就不会“连三元”。历史上有过17个考上的学生,“连中学都是三元”!他们是:唐代的张和崔;宋代的孙鹤、王增、宋湘、杨坚、王若素、冯京;晋代的孟松贤;元朝的王崇者;明代的、王;清代的钱明、陈季常、戴渠衡、王育碧。他们不愧是历代君彦,奇才中的奇才!当人们回顾黄冠的科举之路时,发现他不仅考中了“三元”,而且在进入太太学之前,还考中了县、政、书院三科第一名。在科举道路上,他一帆风顺,多次封号。他在明代科举考试中得了六个一等奖,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让人不禁赞叹:“天下三元,人间六首诗”。

第三,陈至

陈在正史上算不上名人,但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不努力而落选状元的候选人。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主持殿试,进士王思宗和陈至成绩最好,但水平不相上下。这时,赵匡胤马上发挥了皇帝非凡的想象力,让他们两个当场较量输赢。两个准冠军立刻扭打起来,就像今天的国会议员打架一样令人震惊。最终,王思宗获胜,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头号徒手格斗冠军”。可怜的陈至不是在考场上输了,而是在摔跤场上输了,最后失去了冠军,被打了。看来考生要抓紧时间练散打,相扑,跆拳道等。一边努力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四。郑关

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武双全的秀才郑观应,生卒年不详,姓名籍贯不详。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状元。他擅长书法。据李攀元和九年(814)的记述,裴楚的官书《济亭记》是他的篆书。823年郑冠是高中文科状元,828年郑冠是中国武术状元。因此,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武双全的学者。(此外,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秀才周在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考中第二名。六年后,咸淳七年(1271年),辛未可得忠武第二名。周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唐代进士,是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皇太子榜中的第二号进士。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他参加了“贞节甲师,明法”(即军事战术,超越各科)的考试,取得了武学第一名(即武学状元)。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参加过两次武学考试,先中求花,后中头名的,是清朝的马权。马泉,清初名马咸。乾隆十七年(1752年)考武举,殿试第三名(求花)。后来因为任职期间与同事发生矛盾,被剥夺了官职。为了洗刷耻辱,他改名为马泉,决心再次获胜。)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