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美文」我的高考,高考美文 卓尔高考资源网 2022-06-30 10:01:54 20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一个偏远贫困的永城县。改革开放之初,我上了高中,可以用三个关键词大致概括它的三个阶段:——郊区高中半年,拎包子,拉砖头;两年半,高考破万;高中一年,复读。 “馒头”这个词在解释中充满了苦涩:学校离家远,没有条件在食堂吃饭,就带着馒头当干粮。那一年,我通过了入学考试,考上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但无论如何也等不到通知书,错过了正常的高中录取。最后,我被分配到50英里外的郊区高中。那时候家里极其的苦和冷,为了能够读书,我不得不端着包子吃饭。一次不能多背。按照一天3餐,一天2餐,一周6天,36餐在最上面。我觉得我永远都不会满足。如果我真的放开吃,一天六七顿饭都不在话下。我买不起自行车,所以星期六下午我将走路回家。周日下午,我背了个包子包,抓到的时候花了两毛钱坐公交。我赶不上更直接的50英里去学校的路。 学生宿舍是用草席铺成的大同店。冬天很少有被子御寒,他们一般会找个伴“打通腿”。十几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一个个排着队,卫生条件差,虱子跳蚤泛滥。墙上挂着上一年级学长挂包子留下的大木尾巴。我们把小圆面包挂在墙上。一是高度相对通风,二是可以防止老鼠偷吃。 每个人的家境不一样,带的包子也不一样。该县北部的经济状况比南部好。他们带的包子有黄的,也有白的,还带了自家做的咸菜,酱油之类的调味。我在县城南部背的红薯面做的包子又黑又硬。 每个周六晚上,忙了一天的妈妈都要赶过来给我准备下周的干粮。下雨天,由于柴草潮湿,厨房里烟雾弥漫,母亲被呛得咳嗽流泪。我怕我太苦,我妈可以换个口味,或者在红薯面里拌点黄豆干,或者在馒头里放点盐或者胡椒粉。 一到学校,暑气还没过,背回来的小笼包两天之内就生了绿胶囊。我舍不得每个月花2块钱买包子,所以一日三餐都吃包子干。馍馍就是晾干,或者干脆扯下青的凑合着吃。学校食堂有一碗咸汤卖2毛钱一两的饭票,但是真的舍不得买。 过了三个月,我妈得知邻居青叔在学校旁边的砖厂烧锅炉,就让他让我和他一起住在锅炉房旁边的宿舍,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要热水喝。就我而言,也可以少听同学的笑声,因为包子太黑了。 天寒地冻的时候,正好煤炉没封好,包子可以烤着吃热的。很多时候,煤炉一封,茶炉里的开水早早就被几百个工人抢走了。只能嚼着满是冰碴的冷包子,实在难以下咽,于是喝了一口凉水,把卡在喉咙里的干包子咽了下去。 青叔是临时工,生活拮据。偶尔开煤油炉煮面,赶上了就让我吃一碗。我心存感激,总想找机会回馈。有一次他在厂里买了一些便宜的砖,存起来寄回老家盖房子。在接下来的几个周六下午,我们用架子拉了满满一车砖头,把它们送回家。饿了一个星期后,我负重走了50英里。回到家,头一热,满眼都是星星。 春节后不久,郊区高中并入市内三所高中,我跟着他们进城,离家近十里。三高食堂曾经被“三界”嘲讽:第一界吃小麦粉,第二界吃玉米粉,第三界吃红薯粉。我到的时候,土地承包制已经推开了,m 好好学习,基本上一个月回家一次带玉米。只要我回家,我妈总是变着法子点“血淋淋”的饭,包饺子,一个果冻。父母兄弟姐妹都舍不得吃。一个月没油没水,跟弟弟们一肚子圆。很多年后,我妈还是觉得这些饭是我的最爱,回家一定要吃饺子。 那时候我学的是理科,高考失利,因为物理拖了我后腿。面对失望的父亲和辛苦的母亲,我想哭。我下定决心换个专业重新开始。就这样,带着悲壮的自我毁灭,我去了一所文科高中复读。 高级食堂只卖白面馒头。我又升级了,和家人的生活差距更大了。我很内疚,但是我不能再考:了。我怎么还有脸吃白面包子? 转学到一中后最鼓舞人心的故事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班主任就召集我们在白雪皑皑的教室门口排队,宣读我们学长、全县历史上第一个考上北大的文科生张青松的来信。信中详细描述了北大美好的校园生活,鼓励我们学弟学妹好好努力,考上北大。这封信写得很精彩,我一听就热血沸腾。我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考上北大。 我深深知道,转文科后,一年时间,很难啃下十几本历史地理的书,更别说北大了。只有日日夜夜破釜沉舟,才能拨云见日。上课太慢,我就拿着两个馒头,白天去田间地头,晚上在路灯下,没日没夜的疯狂读书背诵。冬天真的很困,就打开水龙头,喝点凉水,冲洗脸。实在忍不了就回宿舍,有衣服就睡。两三个小时你会觉得奢侈,很长一段时间你会觉得羞耻。 临近高考,我姐送了我一打水煮蛋。知道姐姐一家的生活更苦,不想生也不想死,两个人在学校门口让了半天。大姐哭了,我也是泪流满面,几次哽咽。 1984年7月7日,高考的日子到了。再加上炎热和焦虑,我觉得那两个晚上只属于我。评定志愿的时候高估了20多分,坚持报考北大。结果,7分之差让我与北大擦肩而过,留下终生遗憾。 这些艰辛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艰难,成功”的含义。那时候,我背着的是馒头,那分明是家人的沉甸甸的期望,是我志向的寄托。 咀嚼着苦涩的过往,感叹着当年的幻灭,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但有这段经历作为支撑,我会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直守护着它。 持积极向上、从不言弃的精神,并将一直充满感恩地走下去。(作者单位:河南粮投集团,原文刊登于2021年7月17日粮油市场报A04版)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