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750分高考史上排行榜前两名接近满分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高考成绩有750分的人

750分高考史上排行榜前两名接近满分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高考成绩有750分的人

“以前是龌龊不自吹自擂,如今放荡无度。短短的28个字,字里行间却透露出科举重榜的兴奋。因为考前的压力和重新上市后的释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这方面的诗很多。

无论是古代的科举还是现在的高考,都是中国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虽然现在没有科举制度,但是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直在延续高考制度,关于高考有很多名言,比如“挑灯夜战,惊叹黎明竞争”。伏案苦读,六月笑主沉浮。"

成千上万的学生经历了无烟搏击后最激烈的高考日子,然后等待成绩公布。分数公布的时候,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最热门的话题,当然是每年的高考状元。

今天就来说说高考最有名的两个状元。他们是750分的何碧玉和749分的王。他们现在怎么样了?一起来看看吧!

750分高考史上排行榜前两名接近满分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高考成绩有750分的人

再来看看750分的何碧玉。她于1985年出生于河南新乡。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市纷纷开办少年班,10岁半的何碧玉入选河南省唯一的超常教育实验班——3354新乡一中少儿班,成绩优异。

在这个低年级班,学习的进度很快,她的进步更快。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6年级、初中、高中7年的课程。她14岁参加高考,考了750分,成为河南高考理工类“状元”。许多人惊叹这就像一个文学明星来到地球。

何碧玉从小就对数学、理化、生物等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自学相关书籍。后来,她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并不以年纪小为荣。通过她的努力,她获得了许多权威奖项。

nS.jSzhuOEr。coM

她没有在毕业后立即工作,而是选择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五年后她获得了神经科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她留在美国,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担任相关研究的独立研究员。

750分高考史上排行榜前两名接近满分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高考成绩有750分的人

nS.jSzhuOEr。coM

后被美国聘为纽约大学神经学系助理教授,为纽约大学神经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年35岁的何碧玉接受采访时,坦言会留在美国,因为那里的环境更适合,合作研究对学术研究有很大帮助。

第二名是来自山东烟台的王,成绩是749分。很多人提起状元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书呆子,其实不然。据报道,王不仅是一个“书呆子”,而且还是一个“死读书人”。

他的班级工作非常热情。他不仅喜欢运动,还经常打篮球和羽毛球。也是学校各类辩论赛的骨干。他喜欢钻研问题,遇到难题时换个角度思考,闲暇时看各种书。中学时,他获得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高考加分。

他说看课外书会开阔自己的眼界,从中获得很多灵感,这样遇到问题就能轻松解决。可见,王的治学之道与他的努力和方法有很大关系。据悉,他的父母都是教师,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帮助他成为状元的因素。

750分高考史上排行榜前两名接近满分的他们现在怎么样了?,高考成绩有750分的人

王也考上了清华大学。在校期间,他经常待在实验室,花一整天的时间做实验,还经常在学校拿奖学金。除了努力学习专业科目外,他还重视社会交往,参加了许多社团

nS.jSzhuOEr。coM

一向低调的王,过着平淡的生活,却做着不平凡的研究。他不想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只希望为祖国的科技进步默默奉献。

上面提到的两位顶尖学者,如今工作生活都很好,家庭幸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改变人生的战争,高考第一不容易,所以很多家长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很多年轻的学生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恢复高考几十年来,诞生了很多高考状元。但是,纵观全国高考状元,有的红红火火,有的压力巨大,毫无建树,有的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

d6095afa25d76e87bec" />

nS.jSzhuOEr。coM

比如2008年高考状元蒋国兵在多伦多自杀,此事曾轰动一时,也有的状元出国后只是在普通的化工厂打工,生活并不如意。那成功的标准是什么呢?

有人通过排名来看是否成功,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降了甚至会严厉惩罚孩子,用这样的因素来判断孩子是否优秀有没有意义呢?记得钟南山院士说过,千万别要求孩子样样都考100分,更别强求他们上清华北大等名校.

nS.jSzhuOEr。coM

假如孩子只是考上一般的大学,但却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就是成功的,如果孩子上了清华北大,却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那也是失败的。他劝大家不要迷信成绩,创造力才是最宝贵的素质。

很多教育学家建议,虽然上大学、上好的大学确实对孩子有所帮助,但是家长不能一味追求分数,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和爱好来引导孩子,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有专家分析,有的人学历很高也非常优秀,但面对生活的压力,特别是在家庭或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懂得调整自我,轻者会情绪低落重的则会自杀,后果非常严重。

笔者认为,家长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压力时,如何来解压,如何在纷杂的社会关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教育的初衷,这样的人生或许才更有意义。看到这里的你们是怎么觉得呢?

文/羽昕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