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答题方法汇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方法及技巧 卓尔高考资源网 2022-06-23 05:04:27 小说阅读 一、小说阅读准备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课文意识:阅读课文(泛读),结合课文回答问题(精读)。 2.强化标准化意识:规范试题(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标准答案(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洁准确);写作规范;问题和答案。 二、小说阅读考试3354要点围绕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分析了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作方法和作用。有时探索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深刻意义。 2.情节 分析小说故事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结局),并对故事进行总结;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探究剧情安排的作用。 3.特性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发掘人物的典型意义,评价人物。通过分析小说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我们可以分析一下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评价小说主题,探讨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讨情感取向。 5.立意:分析小说立意的特点。 6.理解标题的含义和功能 回答测试问题的模型 一、环境问题常见问题:剧情人物主题读者 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一下作品。 (1)环境: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描述……场景,渲染……气氛。 (2)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现或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埋伏笔)。 (3)关于人物: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性格、特点。 专题:与以下方面协调.它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第六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一下作品。 (1)环境:描绘……的场景,渲染……的气氛。 (2)性格:它塑造(衬托)了一个人物的情绪、性格和特点。 (3)主题:揭示小说的主题. (4)情节:承上启下,承担上面的情节,引起下面的情节,(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促进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一下作品。 (1)环境:描绘……的场景,渲染……的气氛。 (2)人物:丰富人物形象特征。 (3)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 (4)情节:总结全文,配合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5)读者:以情景传情,表达不尽的含义,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欣赏文中划线句(分析文中划线句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答:指出技术分析的应用和分析功能。 描述技巧知识点补充: (1)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音、色)。形、声、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 (2)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对比对比,简笔画,细笔画的素描。 (3)透视:定点观察、变换景物、俯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及低(或由低及高)等。 二、剧情主题常见问题:剧情人物主题读者。 1.小说第一段的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一下作品。 (1)内容:概括本段大意。 (2)情节:为后面人物的出场,或者说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埋伏笔)。 (1)内容:概括本段大意。 (2)关于人物:塑造人物……形象特征。 (3)主题:揭示小说的主题。 (4)情节:承上启下,承担上面的情节,引起下面的。(为下面的…剧情做铺垫),促进了剧情发展。 3.小说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一下作品。 内容:概括本段大意。 剧情: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让故事更完整。 人物:丰富人物形象。 主题:深化小说主题。 读者:指出种类和好处。 结尾增加了常见知识点: (1)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平淡的故事突然生出波澜,猛烈地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的力量。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B)以一个场景和感觉结尾,有说不完的话和意思,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三)空白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再创造艺术。 (4)悲剧结局: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使读者感动,回味,发人深省 >(五)喜剧式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 .小说的最后一段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不能删掉,因为:(1)人物上:最后一段丰富了A的形象特点,侧面烘托出A的品格,加深了人们对A的认识。(2)情节上: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形成首尾呼应,拓展了小说的空间,使小说的情节更为完整、严谨。(3)主题上:卒章显志,深化了小说……的主题。(4)读者上: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三、人物类题目常考题型情节+环境+主题+读者1.A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第一步:总体概括A是一个……的人。第二步:分点作答:(1)概括①+分析 (2)概括②+分析(3)概括③+分析 (4)概括④+分析知识补充:人物形象的特征:外在: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教养、技能、行为习惯内在:性格、品质、精神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②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③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④从环境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⑤从作者评价中分析人物形象;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性情质朴、憨厚老实、纯真、吃苦耐劳、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有上进心、有理想、有追求、生命力顽强、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谦卑、固执、敬业、诚实、执著、年老体衰、年轻貌美、孤苦无依、势利……2.你认为A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他在文中的作用。答:A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用:(1)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2)推动情节发展;(3)对比或衬托主要人物(4)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和主要人物一起揭示或凸显小说的主题3. 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A还是B?请结合小说阐述理由。答:小说的主人公是A。因为:①从情节看:A贯穿故事的始终,是小说主要描写的对象。②从人物看:作者写B的目的是对比或反衬或烘托A,使A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明。(2分)③从主题看:小说塑造A的形象,更能揭示小说的主题。4.事物形象的作用(1)人物上:突出人物性格。(2)情节上: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能更加严谨。(3)主题上:揭示或深化主题。(4)环境上:暗示或衬托社会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5.小说是怎样塑造小王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外貌、神态)、细节(2)侧面描写:对比、烘托、衬托、欲扬先抑四、主题类题目常考题型情节+环境+人物+读者(一)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即从下面两方面概括:人生:(1)人生道理 (2)表达某种情感,赞扬某种精神社会:(1)讽刺、批判、揭露某种想象 (2)歌颂、赞扬、弘扬某种精神五、小说标题的作用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小说的标题的含义或寓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①表层:本义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③深层: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2.小说的标题有什么妙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①表层:本义②深层: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结合人物、主题分析③手法:线索、修辞、双关、象征知识补充:标题的常见作用1、交代主要人物形象。《面包》2、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武松打虎》3、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 情基调。《一朵午荷》4、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5、具有象征意义。《魔盒》6、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7、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寄托作者情感。《铁齿铜牙纪晓岚》8、展开情节,前后呼应。《祝福》9、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猫和老鼠》10、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冲动。让读者看了题目会产生遐想,饶有兴趣地看下去。引发读者思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六、语言特色类题目常考题型1.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1.从语言的个性化和特色性角度赏析:(1)地域特色:某地方言、农村、城市(2)时代特色:符合时代特点(3)生活特色:职业、身份、生活环境、个人性格等2.从语言的语体来角度赏析:(1)口语:通俗易懂、质朴平实、生动活泼(2)书面语:庄重典雅、准确精当(3)文言和白话3.从语言的句式来角度赏析 :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倒装句式4. 从语言的修辞来角度赏析 :(1)善用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对比、衬托、象征(2)好处: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诙谐幽默、辛辣讽刺、清新华丽、婉约明快5.从词语的角度赏析:叠词、拟声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6、常见的语言风格 :善用叠词、整散结合、长短交错、富有地方特色、善用口语、文白夹杂、含蓄深沉、幽默风趣、简洁明快、寓庄于谐、清新华丽、质朴平实七、构思选材类题目常考题型1.小说在构思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1)叙述顺序上: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及好处(2)叙述人称上:采用人称+好处(3)描写方法上:文中大量运用( )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知识补充:(一)构思方面常见特色:(1)倒叙开头,设置悬念 (2)一波三折,跌宕起伏(3)善设伏笔,环环相扣 (4)线索贯穿,结构严谨(5)首尾呼应,结构紧凑,戛然而止,(留白、以景结情等)结尾(6)运用插叙或补叙(7)对话式……(二)顺序①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如插补的是书信、档案、小时的事等往往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⑤平叙: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三)人称①第一人称作用:真实。表意更直接,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让读者感觉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②第二人称作用:亲切。以对面交流的形式,加强了互动效果,有亲和力,强化了抒情作用,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③第三人称作用: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作者可以在这当中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展开情节,而没有第一人称写法所受的限制。(四)线索的作用事、物、人、情、时间、空间①贯穿全文情节,使情节更紧凑 ②塑造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⑤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⑥揭示文章的主题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小说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1)材料来源:(日常生活等)(2)选材角度:(典型、真实、新颖等)(3)材料和中心的关系 (4)使用材料的方法:(详略、重点分明等)散文阅读答题模式题型一“……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规范答题1.审题干,在原文中找到出处并标明。2.在问题出处的前后搜寻答案。3.划定答案区间,尽量用原文句子作答。4.注意字数要求,适当增删。5.选准答案用语。6.语言表达准确通顺。题型二“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解题分析]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①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③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绿色的海洋用的是比喻中的隐喻。③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比喻句的规范答题1.标明问题出处。2.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3.去掉喻体成分,概括为平实准确的语言即可。题型三“表现在哪些方面?或“从哪些方面写到……”解题分析问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全文中找答案;二是在某一段中找答案。前者注意每段的开头句或结尾总结句;后者则注意答案就在“表现在”的后面。规范答题1.找出问题的出处并标明。2.在出处的前后寻找答案。3.选准答案用语:“……表现在……”4.分序号① ②③……答要点,注意字数。题型四:鉴赏艺术手法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5.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规范答题:1.指认手法,就是说要说出这段话(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2,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3.简述好处,就是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4.组织答案语言顺序。题型五:布局谋篇类。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5.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解题分析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具体概括文章内容。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 2022高考语文阅读答题公式及模板可打印家长转给孩子吧,2020高考语文答题模板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高考语文135阅读题答题规范超实用掌握这些技巧分分钟逆袭,语文阅读理解选择题答题技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相关文章 浏览器打不开网址提示“ERR_CONNECTION_TIMED_OUT”错误代码的解决方法 如何安装ocx控件 VMware的虚拟机为啥ip地址老是自动变化 vbyone和EDP区别 linux/debian到底怎么重启和关机 苹果平板键盘被弄到上方去了,如何调回正常? 机器学习常用距离度量 如何查看kindle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