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高考前如何保持好心态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获得成长?

3354专访中国积极心理学创始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

光明日报记者邓辉

又是一年高考。

NS。JSzHuoEr。coM

今年,是一次特殊的高考。从2020年到2022年,他们过着不一样的高中生活。在家复习,部分省市推迟高考,部分学生不得不在隔离考场完成考试.因为疫情,这个高考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特殊的心理压力。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缓解焦虑?如何看待成绩,做好人生规划?家长和学校如何进行积极的教育,让孩子能够坦然面对未来?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高考前如何保持好心态

5月25日,贵州省岑巩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在玩减压游戏“多足毛毛虫”。唐鹏/光明图片摄

1收获成长的力量

记者:经历了与疫情相伴的高中生活,大家都觉得这次高考“很难”。在你的观察中,疫情给同学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彭凯平:由于反复的疫情,人们的个人活动和社会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这个高考生来说,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长时间在线学习带来的不确定性,容易滋生焦虑。但某种程度上,影响是普遍的,不必夸大焦虑,因为你比较的不是前后几届,而是同一届的同学。面对同样艰难的挑战,只要你比别人做得更好,你就能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疫情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积极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疫情让个体心理素质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这也是考生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比如,考生更加意识到主动性的重要性,也就是常说的“内驱力”。线下学习可以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线上学习要靠自己的专注和努力。比如自制力,是否能抵御各种诱惑,坚定地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比如集体意识,当在线学习变成一件很有个性的事情,就要有一种“与时俱进,不落人后”的集体精神。还有就是未来的规划力,如何有计划有策略的安排学习生活等等。这些都是过去容易被忽视的心理素质。

还有一些影响更深。某种程度上,疫情也能带来成长的力量。我们的研究表明,家庭隔离使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关注家庭、亲情和健康。让人类成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人们开始思考集体的意义,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看来,疫情过后的社会心理会有三大变化:从追求个人幸福到追求社会集体健康幸福,从解决温饱到追求意义,从怀旧取向到未来取向。这些变化在今年的高考生身上体现的很明显,他们是标志性的一代。

记者:就像紧绷的弦突然放松一样,高考结束后,考生容易产生新的焦虑。这怎么缓解?

彭凯平:首先,学习放松技巧,比如冥想。因为无论你得到什么样的消息,你都会身心激动。二是培养锻炼的习惯。高三学习任务重,没有太多时间锻炼,正好弥补。每天运动15到30分钟,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催产素、内啡肽和血清素,让你振作起来。第三,培养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和一颗善良的心,欣赏身边细微的事物,发现被忽视的美好。四是建立紧密、稳定、有意义的社会关系。让自己和亲朋好友说说话,陪陪他们,有活动,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会更紧密。五是学习一些交替兴奋大脑功能的技能。三次高强度的学习,让考生专注于某项任务。考完试,不妨学学如何交替兴奋,休息一些大脑功能。通俗地说,就是培养多个兴趣爱好。人不能只爱一件事或者只做一件事。第六,考虑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总而言之,利用考后的机会,把自己从备考的状态“转化”到身心发展更积极健康的状态。

高考生如何保持积极心态、收获成长,高考前如何保持好心态

5月27日,江苏省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的高三学生在玩减压游戏。光明图片杨栗摄

保持积极的态度。

记者:高考结束后,最重要的是等成绩出来,填好志愿,做好规划。考生如何看待自己的成绩,做好人生规划?

彭凯平:在对待高考成绩的时候,考生通常会陷入几个误区:一是灾难性思维,过于关注一次考试和自己人生道路的关系,觉得一旦高考失利,以后就没有好的出路,非常沮丧。二是控制一切尽在掌握的错觉,高考失利是阴谋,是不公平的。第三,玩世不恭,一旦考试没考好,就会玩世不恭,消极被动。第四,过度的完美主义。感觉还不够好,一定要做的更好。比如我考上了好学校,但是没考上北大清华。

NS。JSzHuoEr。coM

如何积极看待成绩,做好规划?我总结了“ABC”原则。

" A "的意思是接受,接受。有些学生在高考成绩出来后的第一反应是“不接受”。事实上,除了个别情况,成绩是真实情况的反映,所以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接受的目的是让你快速调整。如果你总是在幻想中挣扎,你将永远无法采取行动。

NS。JSzHuoEr。coM

“B”的意思是行为,行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反应机制,就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激状态会让我们全身充满斗志,我们的感觉、心跳、力量都会增强。这个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动起来。当你遇到不确定性的时候,一定要行动起来,不要只是坐在那里分析。行动可以解决所有的焦虑、恐惧、担心和愤怒。关于

考生来说,行动包括准备复习、准备迎接大学生活等。

“C”即communication,沟通。无论是好心情,还是坏心情,一定要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去倾诉、交流、沟通。

记者:面对以后人生中的关口,个体应如何培育积极心态?

彭凯平:积极心态是乐、欢与喜吗?不是!积极心态重要的是“积极”。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森教授指出,积极情绪是可以帮助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能力,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积极情绪包括自豪、平静、感恩、满足、兴趣、愉悦、希望、好奇与爱。

研究发现,人们在积极的时候,自我认同感会提升,会更愿意去设计和追求人生目标,从而智力得到提升,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创造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加强。相反,人在消极的时候,思维会变得狭窄,也会变得愚蠢。

积极心态如何培育?开关就在每个人自己手上。我主张“五施培养法”,即颜施、言施、眼施、身施和心施。

颜施是向人展示出有感染力的笑脸,把人类笑的天性呈现出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意义,学会关心、欣赏、悦纳自我。言施是积极沟通。眼施是有慧眼慧心,用心去欣赏和发现身边美好的事物,发现微言大义,发现生命的意义。身施是行动。心施是学会体验让自己澎湃的“福流”(Flow,亦称“心流”)。“福流”是指人们全神贯注地工作时,忘记时间运转、对周遭环境浑然不觉的心理体验。做什么事情能产生“福流”呢?我曾对中国2亿多网民所经历过的幸福状态进行过调查,发现其实中国人的幸福体验比想象中多得多,我们在做任何爱做的事情时都能够进入“福流”状态。比如喜欢摄影的人会为了一张好照片跋山涉水、餐风饮露;看一部好电影时会感觉时间瞬间而过;运动、饮食、学习、工作等活动都可以产生“福流”。但是在做杂务、看电视、闲逛和无聊时,“福流”就很难产生;一心多用、同时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也很难产生“福流”。

3全面的心理发展

NS。JSzHuoEr。coM

记者:如何把积极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培养孩子从容面对未来的心态?

彭凯平: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前期靠体力,中期靠脑力,后期靠心力。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几位研究人员长期跟踪清华大学钱学森班、姚期智班、学堂班等创新培养模式的学生。结果发现,那些能在毕业后长期保持竞争力并取得更大人生成就的学生,除了具备超常的智力因素之外,还至少拥有十项积极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其中就包括开放性、同理心、坚韧、坚持、勇气、感恩、包容、人文价值取向等。让孩子更优秀、更出色,就要用积极心理学赋予孩子获得幸福的能力,学会以积极、阳光、正面、乐观的态度看待世界。4

落实积极教育有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是情商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都应该进行情商教育,教学生如何发现、培养、管理积极情绪。二是幸福教育,体验“福流”。三是利他教育,教导学生如何去爱人、帮助人、服务人。四是乐观的性格教育,让孩子相信明天更美好。五是美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将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学连在一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六是社会关系建设教育,强调与社会接触的重要性。七是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呼吸新鲜的空气、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唱歌、热爱大自然等。

NS。JSzHuoEr。coM

把积极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里还有三个建议。

第一,把积极心态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让思政教育可感知。我们在思政教育中所弘扬的集体主义精神、利他精神等,和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是相通的。可以把积极心理学的一些方法技巧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测量或者观察标准,让思政教育的效果能呈现出来、感受得到。

第二,把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结合起来,让道德教育现代化。今天的道德教育,应该更加实用、接近现代生活。

第三,及早进行心理知识的大众教育,让心理教育普及化。在很多国家,心理学是必修课,做人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知悉自己的心态。虽然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从中小学到大学都有心理课程,但是这种传统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仍存在一定差异。传统心理学强调控制、管理、压制,而积极心理学强调转移、替代、升华。

积极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有全面的心理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只会考试的人,而是有灵性、悟性、感性和德性的新人才。快乐积极地生活,哪怕面对压力与困难,也要活出心花怒放的感受。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07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