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评论1+1高考志愿该怎样填,1+1志愿填报

无论是“专家”建议还是大数据算法,都只是做选择时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主角”

高考结束后,如何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最近几天,一些直播平台上涌现出大量的志愿者策划和贩卖AI填志愿卡的人。一个AI填志愿卡卖家的视频说:“志愿者不填怎么办?输入分数,一键自动生成志愿列表,自动推荐可以就读的大学和专业,直接给出录取概率。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站式为你解决志愿填报问题!”

光明日报:考生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考生家长把志愿给了所谓的策划人或者机构,结果可能就是花钱了,却被这些机构和人员误导了。导致他们遭遇高考志愿填报的“滑铁卢”,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产生诸多遗憾。面对这种情况,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谨慎选择,科学筛选,综合利用各类第三方信息和服务,避免缴纳智商税,付出巨大的机会成本。家长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要以为花钱就可以给孩子做好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就可以决定孩子的人生发展方向,这是对孩子的极度不负责任。归根结底,考生是志愿填报的第一责任人。在志愿填报时,考生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他们必须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求职意愿、就业前景来填报志愿。他们绝不能把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交给别人。

北京日报:AI是本末倒置,帮填高考志愿。

志愿服务符合市场需求,“这个可以”,但关键是要专业可靠。目前,这方面的情况非常突出。有些商家号称掌握“内部大数据”,但实际上数据更新相对滞后;一些所谓的“顾问”、“专家”其实是匆忙培训出来的,根本不专业;更何况为了避免纠纷,强烈推荐更安全的选择,“好点被浪费”的可能性增大。基于不完整的数据和缺乏丰富的经验,他们打着“智能”、“专业”的旗号为他人“规划人生”,收费往往几千甚至上万元。这不仅仅是一个钱的坑,这是一个真正的误解。“专家”的建议或者大数据算法只是我们做选择时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主角”。一定不能迷信,偏激,盲目,最后本末倒置。志愿填报的过程也考验着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做出选择的勇气和决心。

北京青年报:“失踪”等报道技巧属于虚假宣传。

《志愿填报补缺小技巧》“一分不浪费,教你怎么压线录取”.这是一些非常触动家长的志愿填报咨询机构的营销宣传。能够“错失”进一个好学校,或者只是被高校的投档线录取,这样的“志愿填报技巧”备受家长追捧。其实这是利用不了解志愿填报规则的考生和家长进行虚假宣传。所谓“错失”,就是考生分数不高,却考上了好学校。从每年的录取结果来看,确实会出现一些这样的情况。某大学往年录取分数线(排名)很高,但今年录取分数线下降了几分,填报该校的考生捡了“漏”。这也被称为高校招生中的“大小年”现象。但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后,“大小年”现象大大减少。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不知道其他考生是怎么填报的,所以没办法知道一个学校今年的投档分数线会更低。换句话说,当你填写志愿时,你不可能知道你可以选择哪所学校

填报高考志愿是很专业的。不仅要结合各地政策和专业录取数据,还要考虑考生和家长的不同选择。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给出全面专业的推荐。面对纷繁复杂的中考规则,如果能有一个大型的权威数据库,根据近几年的全国中考数据,各个学校的高招政策,各个专业的前景做数据分析,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教育考试院作为权威机构,也多次明确表示没有与任何社会组织或企业合作。因此,

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报考大数据库”,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玩概念而已。如果数据真的可以推测出某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很低,还可能会“引导”考生集中填报这个专业,反而会将该专业的录取分数抬高。因而,这些数据最多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到未来。既然如此,当然也就只能“仅供参考”了。#填高考志愿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梁冰

统筹:王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