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2022年3月17日晚上8点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尹恒老师

雨课堂5.2版直播教学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这门课是“器乐作品阅读”

伴随着悠扬的音乐

63个学生通过弹幕、贡献甚至小麦与老师互动。

使用最新版本的在线教学工具

体验千年古琴曲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自从两年前的那个春天

网络教学逐渐成为重庆大学教师的日常。

是什么推动了这种转变

除了疫情防控常态化

还有学校开始的数字化转型探索。

视频加载.

刚开始对网络教学工具不熟悉,担心网络出现问题,怕跟不上教学进度.全校师生都有些焦虑。然而两年后,曾经肆虐的疫情虽然打破了原有的教学节奏,但对于重庆大学的师生来说,却为学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制造了新的契机。经过两年的实践,积极从事网络教学的师生逐渐适应了网络直播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学等新形势。重庆大学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走得更稳更好。

从2019年到2022年的三年间,重庆大学学校余云课堂整合平台覆盖的师生人数已达32104人。其中,雨教室的教师人数从424人增加到1948人。自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开学以来,全校活跃用户和教师人数达到11000人。

自2017年,重庆大学与学校在线合作建设SPOC平台并投入使用以来,已建设363门课程,引进31门课程。其中,依托“重庆大学SPOC平台”、“雨课堂”等智能教学工具,已有1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十三五”期间,在“互联网重大”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将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了教学体系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平台和资源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制定《重庆大学信息化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下一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需求;建成了综合课程教学管理平台,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复合教学的比例从10%提高到20%。

转意识组团队 是转型底色

2021年底,国务院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遍共享的新阶段。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水平,迫切需要加快文化教育领域公共服务资源的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再利用,构建优质教育支撑体系,提升在线教育支撑能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高校而言,中国数字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意味着“加快数字化转型”

型”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关键任务。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在重庆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兼教务处处长李正良看来,教育数字化转型,首先转的是意识、是思维,只有首先实现从意识上的转型,才能破解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局面。他说:“教育数字化转型,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师意识到,在线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快捷,师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必然偏向教师。因此教师必须调整自身定位,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引导者。师生组团队形成的学习共同体,既是教育的生产者,也是教育的消费者,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更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2018年7月,重庆大学未来学习研究中心成立

搭平台抓培训 为教学赋能

重庆大学从探索教育数字化发展之路起,就将“抓培训”、“搭平台”列入为教学赋能,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全校教师秉承“学生是课程的直接用户”这一理念,将课程质量的内涵划分为挑战性、高阶性、创新性三个层面,构建了课程建设的“5-2-2-1”体系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重庆大学课程建设“5-2-2-1”体系

体系的建立,催生了校级SPOC平台的搭建。2015年6月,重庆大学与学堂在线合作,开发并上线了 “重庆大学SPOC教学平台”,几年时间里该平台从1.0版迭代至4.0版,全校累计21.3万人次学生完成线上自主学习。

体系的建立,调动了全校教师建课的积极性。自2015年秋启动“第一批重庆大学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至今,先后开展了五批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共建设精品在线课程136门。同时,为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试点工作,摸索创新教学模式,2016-2017年学校共开展四个学期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试点工作,并于2018正式将混合教学纳入常态课程运行。截止目前,重庆大学在“SPOC教学平台”上线包含本校精品在线课程、校外引进课程和教师自建课程等在内的课程300余门,超过9000学生参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习并获得学分。

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学校出台了《重庆大学在线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并先后成立了“未来学习研究中心”和“重庆大学在线课程服务中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立在线教学研究队伍,带动300余名教师开展教育大数据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范式研究、学生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等多种多样的专项探索。同时,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了由“工作坊+线上课程+实时辅导“的在线教学培训,线上资源面向全国高校教师开放。2019年以来,推出线上教学培训课程40门,培训课程的校内浏览人数达到9000余人次;推出在线教学培训辅导系列原创推文26篇,浏览总量达到30000余人次;组织线上教学直播工作坊16场,全国参加工作坊的教师学员6000余人,浏览总量超过200000人次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重庆大学雨课堂+学堂云一体化平台

来自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的马乐老师,作为雨课堂的资深忠实粉丝,多次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与老师们交流雨课堂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心得。她说:“雨课堂能帮助一线教师快捷地实现教学过程的全息数字化,这种数字化不仅精准,并且没有加大老师们的工作负荷,反而解放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进一步钻研精进教与学的规律和方法。”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重庆大学自动化系马乐老师分享雨课堂应用经验

重质量建金课 实践出成效

自2015年至今,学校建设300余门MOOC课程,累计投入经费3000余万元。多门课程在学堂在线等互联网慕课平台上线开放,课程广受好评,选课人数不断上升。30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15门依托“重庆大学SPOC平台”和“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为保障学校“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重庆大学所有多媒体教室均部署了“雨课堂”,建设高清互动录播教室2间、研讨型智慧教学示范区教室2间,在A区第八教学楼建设智慧教室21间。为传统教学模式赋能,探索互联网教学新方式,促进了教学效能的提高。

来自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孙韬副教授,从2017年开始,至今已连续5年使用雨课堂开展日常教学。2022年春季学期,他面向2个班级通过雨课堂讲授《电工电子学》课程。他表示:“使用雨课堂展开教学,能覆盖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单元测验、分组讨论等多个教学环节。平时最常用是课堂习题作答情况的投屏功能。对于客观题,雨课堂能自动统计提交人数、各选项的选择人数以及正确率,老师再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主观题,雨课堂能将部分或所有学生的解答投屏,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疑答惑。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内容,通过雨课堂都实现了数字化。”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孙韬副教授使用雨课堂授课

重庆大学的侯世英教授,是电工学系列课程的负责人。她负责讲授《电工电子学》系列课程。其中《电工电子学I》是小班上课,学生有30人左右,使用雨课堂和MOOC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其余两门都是大班课,学生人数在60-90之间。她说:“我最常用雨课堂的功能是签到、课堂习题和随机点名回答问题。签到可以免去点名过程,课堂习题的统计功能可以了解同学们对新知识的及时掌握情况,随机点名可解决因为大班课不适合翻转课堂,但却仍然可以让同学们参与分享讨论,进而了解学生错在哪里,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补充。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侯世英教授的课程在SPOC平台课程截图

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兼交叉创新中心主任罗远新说,“重庆大学以提高全校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为长期目标,合作学堂在线,建设学堂云+雨课堂的一体化平台,就是希望一线教师能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备、教、辅、批、考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向信息化转型;同时,也是希望教学管理者能在教、学、考、评、管的每个管理细节都实现向数字化的转型,从而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从内容、管理,到平台,全方位立体的教育数字化转型。”

上下同心者胜,风雨同舟者赢。

当今时代,数字经济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

“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提升在线教育支撑能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阶段后,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服务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建设一批高质量、可复制、能推广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高校,走稳走好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重庆大学的实践与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可堪借鉴的宝贵经验。

学校简介

与时俱进重庆大学不断探索数字化转型教育之路,重庆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创建于民族危亡之际的重庆大学,始终与国家同向同行。1929年,应西南地区工商百业发展之需,解川东学子深造无门之急,重庆大学应运而生。从成立之日起便以现代大学制度为纲,开设学科、延揽师资,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拥有文、理、工、商、法、医六大学院,成为当时中国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国立大学之一,享有“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的美誉。

改革开放后,重庆大学强化工科优势,积极恢复人文社科建设,1998年,入选“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奠定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的坚实基础。2001年,入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成为中央直管高校。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来源:重庆大学本科生院

微信公众号

编辑:俞忱辰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