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附答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十个诗歌鉴赏题目。对许多学生来说,诗歌欣赏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部分。想要做好诗歌鉴赏,需要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不断练习。每次练习都会有所收获,来和我一起做题吧~

1.读下面这首歌,完成问题1-2。

萤火虫

翩翩飞蛾覆月烛,烹油之罪不可赎。

贾萤不自欺,草明照。

但马已录仙方,应书已上君子堂。

不怕月光,就怕风雨。

(注)(1)相传古代仙人取萤火虫,用羊皮包裹,埋于土中。马看到这情景尖叫起来,但它们不敢这样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文笔生动,格调崇高,取材于生活场景,却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旨趣。

B.萤火虫生活在幽深的草地上。他们本性卑微,却能洁身自好,不造作外物来发光。

C.飞蛾的心是明亮的,它在火焰中死去。‘烹’字悲壮,‘罪不可赎’结局令人同情。

D.五六句话,继上一篇,引经据典,说明萤火虫入方登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雅趣。

2.陈入南宋后,采杜甫之法,境界深广,风格沉郁。请结合诗歌的尾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采用杜甫的方法”的。

1.回答:

1.c;

2.(1)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萤火虫不怕皎洁的月光映照出自己的卑鄙,只怕风雨交加,人间惨不忍睹,以致不能发出微弱的光。(2)作者不因为自己能力有限,处境不幸而被动沉沦,以补天下,胸怀宽广,境界深厚。(3)作者感受到了动荡的时局。他想发出微弱的光和热,却又忧国忧民,无力扭转乾坤,情感沉郁,风格悲壮。

分析:对作者态度和立场的把握有错误。从《嘉尔萤火不自欺》可以看出,飞蛾入诗是陪衬。它不能发光自灭,它的行为是愚蠢的。

2.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尚礼部侍郎李白禄

刘长青

亭子常独,入川时脖延。

秋水寒白,夕阳独挂。

你自我魅力十足,自由思考。

若有长风吹,青云在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欣赏,不正确的是()

A.从题目看,这首诗是献给礼部侍郎李的;既是咏物诗,也是自荐诗。

B.《伸颈》写白鹭期待诗人的到来,“冷”“孤独”四个字透露着期待已久的苍凉。

C.项链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白鹭的心理:它有自己的美,渴望振翅一展风采。

D.尾联字面意思是有长风吹,白鹭就能飞得高,举得远。事实上,它还有另一层深刻的含义。

2.咏物诗讲究“粘脱”。粘,即笔墨集中在写物上;脱,即离开此物而言它。一首好的咏物诗,应该是粘脱自如。请具体分析本诗在这方面的特点。

2.答案:

1.B;

2.①这首诗集中笔墨描写白鹭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它的孤独与内心的渴望,这是粘。

②诗人的用意却并不在写白鹭上,而是以鹭喻己,表现自己的处境及对李侍郎提携、举荐的希望,这是脱。

③全诗句句写鹭,又句句写己,粘脱不露痕迹,可谓自如。

解析:错在 “盼望诗人到来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别匡山[注]

ns。jSZHuoer。CoM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

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国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

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

2.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

3.答案:

1.C;

2.示例一:同意。①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②诗人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

示例二:不同意。①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做出了选择。②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

解析:

1.C.“以静衬动”错误,此处是以猿啼的声音,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故选C。

2.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首句“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天色初晓,作者走出门外远望匡山,只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不禁心情舒畅。近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次句“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一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中间两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读书读累了,作者常倚树休息,没看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短短几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最后两句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前三联写了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隐逸与入世的矛盾是否体现,要从诗人的想法去谈。“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不是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已决心将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可以理解为诗人为了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坚决地做出了选择,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留恋这样的隐居生活,他的思想里有很深的隐逸情结,虽然不想离开,内心感到矛盾,可是又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雁门道中书所见①(节选)

金·元好问

金城留旬浃,兀兀醉歌舞。出门览民风,惨惨愁肺腑。

去年夏秋旱,七月黍穟吐。一昔营幕②来,天明但平土。

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③.呼天天不闻,感讽复何补。

单衣者谁子?贩籴就南府。倾身营一饱,岂乐远服贾。

盘盘雁门道,云涧深以阻。半岭逢驱车,人牛一何苦!

注①1241年,诗人北游金城县(今山西应县),归途经过雁门,目睹蒙古政权下百姓苦难,遂有此作。②营幕,这里指军队。③捶楚,指杖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金城停留了十天,看到了城外百姓和城内官府苦乐不均的现象。

B.百姓点亮火把,星夜劳作,却还是因为延误了官府的工期而遭受杖刑。

C.面对百姓苦难,诗人生发了一种无力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无奈之感。

D.“盘盘雁门道,云涧深以阻”两句,用景物描写烘托了百姓谋生的艰难。

2.诗人描写了百姓哪些方面的“惨”?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

4.答案:

1.B;

2.①天灾无食之惨。“去年夏秋早,七月黍秘吐”,写百姓去年遭遇天灾,预示今年无食。

②兵祸破家之惨。“一昔营幕来,天明但平土”,写百姓遭遇兵祸,庄稼荡为平土。

③赋逼税催之惨。“调度急星火,逋负迫捶楚”,写百姓遭遇征调,无力交税受到刑罚。

解析:句意理解错误。“调度”意思是征调赋税,“急星火”意思是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参见《陈情表》。“逋负”意思是是拖欠赋税。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①

戚继光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鱼未惊钩闻鼓出,鸟因幽谷傍人飞。

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干②总未归。

惆怅十年成底事③?独将羸马立斜晖。

注①本诗是作者出任蓟镇总兵,奉调到北方守边时作。②“并郡”即并州,今河北一带;“桑干”治所在今山西一带,两地离作者家乡山东不远。③“底事”,何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描绘了前往塞北途中绿树葱茏、水清谷幽的生机莲勃的优美景象。

B.颔联刻画了鱼闻鼓而出、鸟傍人而飞的形象,一“出”一“飞”妙趣横生。

C.诗人眼里塞北和江南风光非常相似,透露出对塞北的喜爱和流连忘返之意。

D.诗歌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自然贴切,格调深沉,意蕴深远。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答案:

1.C;

2.①前四联写前往塞北途中所见之景,郁葱、肥、出、飞等词写出蓬勃生机;“何相似”表示江南、塞北都是要守卫的国土,表到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②“总未归”写作者十年在外而久未归乡;“惆怅”“立斜晖”尽显作者心怀,此时爱国与思乡是一体的,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非常相似”“流连忘返”理解错误,作者还没有到达塞北,所以不能说“流连忘返”;由“何相似”可知,塞北、江南都不是家乡,但都是作者守卫的国土,也都是作者热爱的祖国山河,所以不能说“非常相似”。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前四联重在对景物的描写:绿树葱茏、水清谷幽,透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鱼闻鼓而出、鸟傍人而飞的动人景象,如此秀的美风光寄托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其次是思乡的惆怅。由“未归”“惆怅十年”“独”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十多年在东南沿海抗倭,久未归乡。此时,作者有多么热爱祖国就会有多么思念家乡,这是一种融小我于大我,心怀家国的情怀。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

ns。jSZHuoer。CoM

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

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

2.“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里。

6.答案:

1.C;

2.①客居他乡。诗人客居成都,漂泊流离;②万方多难。时局动荡,诗人感时伤乱;③空怀济世之心。当世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苦无报国之路。

解析:C 项,“君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指大唐政权不会发生改变,稳固如初。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岳州观竞渡

张说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①,独舞送阳侯②。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道。

[注]①孟姥:传说中的船神。②阳侯:古传说中的波涛之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排律描写生动,铺排有致,立体地再现了岳州竞渡的场面。

B.第三联用两个典故,交待竞渡习俗的由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C.诗人不畏热辣的阳光来现场观看竞渡,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

D.本诗旨趣蓬勃向上,与王维《使至塞上》一样,也反映了盛唐气象。

(2)诗中“竞渡”活动兼具竞技性、观赏性和祭祀性。请各举一例简要分析。

7.答案:

1.C;

2.①竞技性(双双竞拂流;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

②祭祀性(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③观赏性(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解析:“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情怀”错误,赞扬竞渡展现的朝气蓬勃,反映了大唐盛世的气象,但并没有上升到与民同乐的境界。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①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

ns。jSZHuoer。CoM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总写节日欢快气氛。"火树银花"形容灯彩华丽,"铁锁开"指正月十五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C.尾联与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呈现的心理及其产生原因是相同的。

D.统观全诗对仗工稳,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古代节日的风情画,让人百看不厌。

2.纪晓岚评此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得神处尤在'暗'字。"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

8.答案:

1.C;

2.①"暗"指不亮,没有光,与"明"相对,"暗尘"指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②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日夜"的月光灯影而可见,突出灯光、月光明亮;③进而突出节日热闹、欢腾的氛围。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所呈现的心理及其产生原因是相同的"错,本诗尾联重在强调快乐的时光非常短暂,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则重在表达人生如梦,及时行乐,两者所呈现的心理是不同的。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揣摩该字在谋篇布局中的作用;其次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以及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写元夕车马游人之盛。由于车马交驰、游人杂沓,扬起了道路上的阵阵尘土。在平常的夜间,即使有尘土飞扬,人也是看不见的,但元夕之夜,由于月光灯影的照耀,却分明可见车马飞驰而去,后面便扬起一阵飞尘。本不可见的"暗尘"因"正月十五日夜"的月光灯影而见,这正是对元夕的传神描写。下句专写人的活动,却不忘交代元夕的特点,由于是望月,所以满月的清光映照着每一个角落,游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月亮的光辉始终与人相随。由此可进一步想象灯月交辉处人往来如织的热闹、欢腾的场景。‍

诗歌鉴赏

《正月十五日夜》是唐朝诗人苏味道在神龙元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这首写景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日夜的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领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四犯令

侯宾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①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茶蘼②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注①“拚”同“拼”。②茶蘼:花期最迟、暮春才开的一种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破轻云天淡注"句,作者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出临别之夜的朦胧、恬淡又凄清的景象。

B."莫听《阳关》牵离绪",紧承"夜悄花无语",点出"无语"的原因,原来是分别在即,离情别绪牵人愁肠。

ns。jSZHuoer。CoM

C."拚酩酊花深处"句透露出离人内心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与柳永词"都门帐饮无绪"意境相似,具有同等震撼效果。

D.下阙抒发的惆怅和叹惋,与上阙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情绪和微妙的心理活动,令人回味。

2.本词下阙,作者独出心裁来抒写离别之情,请结合相关词句加以赏析。

9.答案:

1.C;

2.①“春逐行人去”句,运用想象/拟人,明明是行人踏着芳草路远行,作者却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脚步远去。②用心理感受/虚写,由芳草和离愁想象出来的春天和行人的内在联系,使作者突发奇想,要像茶蘼一样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后一刻。但这只是一段痴想,表达了词人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沉惆怅和叹惋。③新奇丰富的想象和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深重的情感。

解析:意境不同,本词的震撼效果也优于柳词。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远景,颔联转写近景,由远及近,由实及虚,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衬托出别样的悲怆。

ns。jSZHuoer。CoM

B.杜甫的诗歌十分重视对仗、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前两联对仗十分工整,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C.颈联表明作者即使遭遇苦境停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自己气魄壮大而弥坚。

D.“鲲鹏”“图南”是化用《逍遥游》中的典故,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前途的未卜,也表明了诗人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一联。

10.答案:

1.A;

2.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从而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意思对即可);

解析:“由实及虚”错误,都是实写。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