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诞生19年从直升到自招青岛高中自招酝酿第二次巨变……,青岛市高中自招

在过去的一周里,高中自招是岛城家长们最热门的话题。

“高中自招下一步该怎么走”成为“全民热议”的轩然大波中的关键问题。

昨天,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推进初中学校强校提质的实施意见》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一是自招会继续存在,二是自招规模和录取方式会发生变化。具体文件如下:

诞生19年从直升到自招青岛高中自招酝酿第二次巨变……,青岛市高中自招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青岛高中自主招生从诞生到现在的19年历程,并试着分析一下未来高中自主招生可能的调整方向。

第一阶段:

2004-2015

“顶级学术霸权”之争

报名权下放初中高中,“拔尖”仅限直升飞机。

2004年,青岛市第一批高中启动直接招生试点,从此开启了中考选拔学生的新方式。这种选拔方式,在统一入学考试之外,为高中自主选拔提供了新的路径,已经运行了19年。

当时只有青岛二中和青岛五十八中进入试点,每所学校每年招收50名自主招生。

到2008年,局直属高中扩大到4所,除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外,新增青岛一中、青岛九中。从招生计划看,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计划翻倍,每年100人;青岛一中、青岛九中各招50人。

也就是说,2004年到2007年,青岛市区每年直升机生计定为100人,2008年起增加到300人。不管是100个还是300个学生,都说明这些孩子是初中金字塔里的尖子生,是真正的“尖子生”,而直升机才是高中真正的“尖子生”。

大家可以注意到,在当时,这种不同于统考的方式被称为“直升”。顾名思义,不参加升学考试直接考上高中。除了不需要中考,“直招”和现在的“自招”最大的区别在于报名条件不同。

当年直升机生报名资格下放至初中。就像现在的指标生计划是按各初中实际毕业人数比例分配一样,试点高中也是把指标生计划分配到各初中。然后,初中自己制定规则,直接发放给学生。只有取得指标生资格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相应高中的直管生考试。

比如“比如初中A在青岛二中获得10个指标生名额,在青岛五十八中获得9个指标生名额。初一A会根据规则计算学生成绩(比如初一到初三最后五个学期的年级排名,学生是否是干部,获奖的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然后从高分到低分分别给报考这两所学校的指标生。a取得青岛二中资格的初中生,有资格参加青岛二中的自考。同样,获得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资格的初中生,有资格参加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的自考。初中拿不到资格,高中就不能考直生。

比如结束后,获得指标生资格的学生将参加高中直升,如果被录取,可以不参加中考直接被高中录取。参加过直升生考试但未成功直升生的学生,在中考录取时享受加30分的待遇。(当时中考780分)

那时候,没有

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从2016年开始,直接招生的政策正式升级为自主招生的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

与“直招时代”相比,“自招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报名自招不再需要初中推荐和分配名额。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可以申请。这里可以看看:生物地理2B 2016年自主招生条件(部分高中要求2C)。初中三年综合素质评定为信息技术合格。

2016年,直升机第一年调整为自招后,参赛高中由原来的4所激增至11所,总招生人数由原来的300人激增至900人。其中,青岛一中、青岛二中、青岛九中、青岛十七中、青岛五十八中各招收100名学生,青岛六中、青岛十五中(青岛实验高中)、青岛十九中、青岛三十九中各招收80名学生,青岛二中、青岛三中各招收40名学生。

当年90人是什么概念?占当年市区考生总数的10%左右。当然,当时崂山区高中还没有划归该局,高新区也没有纳入市区招生。按照初中一个班50人计算,也就是说前5名可以通过自招进入高中,也就是说自招的学生从“顶尖学霸”降级为“优秀学习者”。

报名不“限”(但还是限,因为达到B级的人数有限,符合2B级的也有限)。计划大幅扩招。2016年以来,自主招生报名开始“火热”。

2017年,参加自招的学校增加到14所,总招生1140人。青岛市第一中学、青岛市第二中学、青岛市第九中学、青岛市第十七中学和青岛市第五十八中学、青岛市第三中学、青岛市第六中学、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共100人。

青岛19中、青岛39中、崂山1中(青岛67中)、崂山2中(青岛68中)各80人,青岛16中、青岛艺术学校各40人。这就是这一年,青岛67中、青岛68中开始招生市区生源,青岛艺术学校开始设综合高中。

2018年自招学校仍有14所,但招生计划略有缩减,为1060人,占到了总招生比例的11%。2019年自招计划为1686人,占到总计划15%。2020年19所高中自招计划为2291人,占到总招生计划17%。到了2021年,自招学校扩大到了24所,计划达到了3351人,占到了总招生计划的25.7%。

最后就是今年,市区28所高中计划招收自招生3965个,到了真正的顶峰。这个招生计划占到了总计划1.5万的26.4%。也就是说,青岛市区普高把三分之一的计划留给了自招。

也是从2016年开始,与自招生(直升生)报名资格从初中学校转移到学生自己手中保持一致,指标生的分配方式也发生变化。变成了现在沿用的指标生政策,根据学生第一志愿和中考分数决定指标生人选。彻底斩断了初中学校“暗箱操作”的可能。但又产生了现在家长们经常讨论的指标生资格浪费问题。

回到我们主要话题,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学生参加并通过高中的自招考试后,同样可以免除中考,直接升入心仪高中就读。从2019年开始,拿到自招资格的学生也需要参加中考,各校按照1:1.2比例划定资格,中考后根据中考成绩录取相应计划的自招生。这一政策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2020年,青岛新中考实施,但对自招生的政策保持稳定。

从最初的两校招收100人,到现在近三成招生计划留给自招生,从直升到自招,计划不断增加、门槛不断降低,自招的目标生源也从原来“顶尖学霸”到“学业优秀的学生”再到“各初中班级前三分之一”的学生。一旦自招计划占总计划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但实际达不到,因为普高率是70%左右,乘以26%的自招比例,实际这两年中考生中大概有18%是通过自招进入高中的),初中班里前30%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自招生,那么势必会带动至少前50%的学生去试试看,继而传导到再往下的学生,也就演变到了这两年的“全民自招”。

为啥一定要有自招?

在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推进初中学校强校提质的实施意见》之前,很多家长在猜测中考全省统一命题后,自招会不会取消。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了,未来3到5年,高中自招+中考统招的高中招生模式会一直存在。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为啥一定要有自招?

①自招有利于高中选拔到更适合的生源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概念,中考的全名叫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其实是两考合一,一次考试同时完成初中学业考+高中招生考两个功能。而高中段完全不同,高中有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学考,和高考两次不同的考试,学考基本在高三上学期就全部结束了,难度跟高考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高考完全是为大学选拔生源服务。

“两考合一”的定位决定了中考的难度不会太高,区分度不会太大,按照低、中、高三档难度题目4:4:2的比例来看,实际上是很难区分“最拔尖学生”和“优秀学生”的。而青岛中考命题都是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来,毕竟是学考嘛,在高中知识衔接上的提前渗透必然有限。但高中肯定希望选拔更符合自己教育理念,在高中段学习更有潜能的学生,要知道无论是过去分文理,还是新高考的3+3,都不要求高中段学生全科好,只要一部分学科好就够了。但中考是学考必然要兼顾到全科,或者说最核心学科。

所以自招由高中命题,实际就是给了高中选拔合适生源的自主权,通过命题实现目标生源的选拔。自招是留给高中选拔生源的一个特别好的方式,从被动招生变成主动招生,也是实现高中特色办学的一种手段,当然也是对中考的有益补充。

②接轨高考,高中自招对接高校强基和综招

除了上面的因素外,同样的重要的理由是高校招生的导向。现在都说中考要与高考接轨,那么高中自招也要对接高校自招。

其实捋一捋这19年青岛自招的发展史,能清楚地看出,整个脉络与高校自招完全一致,但在实施时间上稍有滞后。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开始试点高校自主招生,之后参与高校和自招规模一路扩增,给予的降分力度也越来越大。开始多是985等名校自招,后来211高校也纷纷加入。到了2012年左右大概全国有90多所高校进行自招,当时最为著名的是“三国杀”,就是“华约”“北约”和“卓越”三大联盟一众名校组团“拔尖”。

给大家考古一个知识点,“华约”就是由清华领衔的7所名校、“北约”是北大牵头的11所名校、“卓越”是同济牵头的8所名校。当时高考后最戏剧化的一幕就是,学生参加“三国杀”考试,举例说,“华约”七八所高校共用一套考卷,考完之后学生可以拿到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这8所学校的不同降分资格,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选择这几所学校降分录取,跟现在的高考艺术类联考类似。

以2012年为例,山东省就有3600多名高考生拿到了高校的自招降分资格,那时降分幅度最大的甚至可以达到一本线录取。跟青岛高中自招一样,计划的激增催生了报名的“火爆”,以自招鼎盛的2018年为例,全国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有近82万人,比2017年上涨20万人。

但也因为自招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萝卜招生之类的,之后教育部开始严控自招参与高校和招生规模。直到2020年高校自招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强基”时代开始了。

虽然自招没有了,但“强基”走到了第三年,今年不仅参与高校扩容,整体计划也增加了。与此同时,在之前的自招时代,2016年还出现了高校综招,同样是在高考统招之外的录取方式。原来就是省属高校,现在在山东进行综招的高校达到了20多所,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青岛高中自招未来怎么变?

说完上面高校自招(强基、综招),其实就是除高考统考外针对普通类考生的招生办法的变化,我们可以大体梳理一下青岛高中自招未来可能变化的方向。

首先,跟高校自招“火爆”到顶峰后“降温”一样,青岛“全民自招”大概率会恢复到仅少数优质高中自招的局面,这一点跟叫停高校自招变成高校强基一个思路。从90多所到36所,明显是个“精选”的过程。

其次,可能会有部分高中在自招中进行特色招生,就跟强基与综招参与高校层次和目标生源有错层一样,这部分高中的目标生源肯定会与前面说的少数优质高中不同。

最后,未来自招还需要参加中考吗?我觉得大概率是会的。因为高中自招考试考查学科上与中考不同,所以还需要中考对学生整体水平再加测一次。同时按照现在教育部的要求,以强基为例,即使高考生拿到清华北大的强基资格,最终录取时高考成绩仍然要占到85%,这强调了对高考成绩的重视程度,高考成绩一定是选拔的重要依据。所以高中自招大概率会参加中考。

此外还有一点,强基学生报名的很重要一点是,学生高考成绩需要达到高校划定的入围线,也就是说以高考成绩作为进入强基这一选拔的门槛。不知道未来青岛高中自招会不会与高校强基完全对接,改成中考后进行,以中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然后再加试自招考试后,最终划定自招生资格。

按照要求,到2024年要实现中考全省统一命题,按照教育政策提前几年公布的这一原则,相信无论是未来青岛中考怎么变、高中自招怎么变都会很快有官方政策出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