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老俞闲话丨高考与高考后的人生,俞先生对高考

老俞闲话丨高考与高考后的人生,俞先生对高考

(本文内容来自Tik Tok“高考与后高考”直播)

于:大家好!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们今天直播的主题是“高考与高考后的发展”。说到高考,先说我自己的高考故事吧!

"

01.我的高考故事

"

我高考三年,第一年第二年都没考上,第三年考上了北大。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一个励志故事,但其实我之所以能连续三年参加高考,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当时足够上进。

视频加载.

为什么我能坚持考三年?

第一个来自理想和欲望。理想和愿望是你希望自己以后能有一个更好的状态,可能是更好的生活。所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我的理想和愿望就是我能上大学,因为我内心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浪漫想象,这是第一动力。

第二个动机其实来自恐惧。恐惧是什么概念?说明你害怕自己会陷入某种状态。为了逃离这种状态,你得努力。不知道现在这样的学生有多少。比如农村的孩子,可能不想一辈子待在农村,也不想一辈子当打工仔、打工仔。所以你希望通过上大学给自己更好的生活。那是你的恐惧。当然,我不否认打工妹和工人对中国发展的贡献,只是这种情况给你带来的恐惧。

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的高考是被理想和志向驱使着前进,还是被恐惧驱使着前进?两种力量都没有问题。但如果这两种力量都不具备,那就有问题了。因为如果这两种力量都不具备,就意味着你没有动力去好好学习准备考试。你觉得现在的情况挺好的,你觉得你爸妈给你买了房子,就在你老家,让“有一建没一建”的生活挺好的,那就是个麻烦。

对刚开始的我来说,恐惧是巨大的拉力,我不得不离开农村。那是恐惧,我不想一辈子在农村过着贫困的生活。

视频加载.

另一种是一种欲望和理想,是我的浪漫理想。上了大学,可以在漂亮的图书馆学习,找漂亮的女朋友,一辈子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这也是我坚持高考三年后的原因。

如何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我觉得人生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当然这个职业是从高考志愿开始的,然后慢慢的在大学寻找确认。即使大学毕业了,也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才最终找到了自己这辈子最想做的事情。

比如我怎么找出自己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当时我已经在北大当了三年老师,但不是因为喜欢当老师,而是因为当老师是留在北大的一个选项。当老师的头三年充满了折磨。为什么?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当老师,而且北大的学生很聪明,我在讲课,北大的学生都从教室跑了。

但三年后,我想出了一个当老师的办法,赢得了学生的青睐。我觉得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和激情,所以我产生了对教学的热情,以至于我今天还在这里讲课,所以我人生的发展就是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东西。

二是要有上进心。自我激励意味着你必须想办法让未来比今天更好,让明天比今天更好。下周好,本周好,所谓的好,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但是因为你不断进步,不断给予积极的反馈,你的人生道路会越来越好。所以我觉得我上北大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起点。

因为进了北大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很落后,作为一个农村孩子的知识面很窄。但是它给我带来了一个正向的循环机制,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好学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不断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成熟。

其实上大学是一个正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身边的人变得越来越有能力。这些越来越有能力的人可以作为榜样,成为你的朋友。慢慢的,你自己也变得越来越有能力。这时候你的水平是循环交替上升的。然后你终于可以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甚至可以自己创业了。

: #00665D; --tt-darkmode-color: #50C8BE;">◆ 我为什么选择英语作为自己考大学的专业?

这其实跟高考相关,因为当时高考的时候,我的数学能力非常差。但是当时中国的高考只要是考外语,数学就可以不计入总分,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理由。

当然后来进入大学以后发现学英语很好,当你学好英语以后,你就可以开始大量地读英文原著,你学好英语以后就可以去做很多其他的事情。当然也没有想到,后来我这辈子基本上要一辈子跟英语打交道,创造的事业也是跟英语密切相关的。

◆ 如何考上北京大学?

曾国藩有一句话是: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就像高考,通常情况下,大家备考三年,同学们一直拼命地努力学习,学习方法也对,而且保持了对学习的热情。那么到了高考的时候,又考出来一个好分数,并且进入一个好大学,原则上就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如果说我们高中的学习马马虎虎,并且成绩也不是那么的好,也没有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你可能就会进入一个一般的大学,甚至有可能考不上大学,那么就需要靠你后面继续努力去弥补。

总之凡是你过去没有做到的,未来的生活将会继续跟你提出要求,这是一个弥补原则。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是平白得到的。

02. 我们现在为什么参加高考

◆ 高考一定不是为了父母。

视频加载中...

首先请同学们记住了,高考一定不是为了父母。现在很多学生说:我高考就是因为父母要我考。

如果说你高考只是为了给父母一个好成绩,这是很荒谬的一件事情。高考其实是为了给你自己一个交代。某种意义上,高考是为了上大学,但是上大学不是我们高考的唯一目的。上大学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让你此生可以走得更远、更好、更充实。不同的大学就意味着不同的起点。

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我没有上大学的话,今天我最多就是我们县里的一个乡镇企业家甚至还是个农民。但是因为我后来上了大学,我的世界就变得更加广阔。

◆ 学习是为了找到一生最大的价值。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如果再跟孩子去说学习是为了改变命运,这件事情是说不通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本身是一个比较安逸的状态,你让他改变命运能改变到哪里去呢?

无非是从家乡的城市跑到另外一个城市?无非是如果父母有钱的话,家乡有房子,那么到别的城市也买栋房子,这起不到改变命运的作用。

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不是为了改变命运,而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把你从一个思维狭窄不知道这个世界为何物,也不懂得利用这个世界资源的人,改变成为一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双向赢得的人。

视频加载中...

所谓的双向赢得:第一你能够赢得这个世界的资源,让你拥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社会关系,你也有更多的眼界和更宽的胸怀来做更大的事情,这是你的第一个赢得。第二是倒过来让这个社会赢得你。就是说你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能够帮助更多的人。请记住,一个人的最大收获和人生价值就在于这两点,做到这两点你就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 学专业不再是为了就业。

我看了一份统计数据表明,现在家长选的前五六位的专业都是跟计算机、商业、经济学相关的。为什么?因为据统计这些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月工资都比较高。

说明如今大家在选专业时仍只考虑就业因素,但这首先会形成一个不利的情况,就是就业拥挤状态,每个人都去选人工智能,每个人都去选经济学,每个人都去选商学,结果导致毕业以后进入这些领域的人,远远多于能够就业的人,反而导致大家找不到工作。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们自己也许对这些专业并不一定感兴趣,所以选专业的时候就是为了就业,从而去学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那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折磨,对青春也是一种浪费。

所以请记住了,面向未来世界,选专业已经不再只是为了就业。

上大学其实是两方面为自己做准备,一方面是基础。就是一棵树可以长高的土壤和厚度,因为上大学的土壤肯定比你不上大学要好。这么说,就是越好的大学土壤越厚。为什么呢?它的科学氛围、人文氛围,老师的教学水平,还有整个学校的历史氛围都会比较的深厚。你在大学的四年泡在里面,当你泡在里面的时候,不管你爱不爱学习,你身上就带有了学校的某种特质,这个学校的文化滋养了你。

第二是通过系统化的学习,让你重建思维能力和思维框架,这对你的未来发展带来好处,这就是厚度。数据表明, 55%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其实并没有在自己专业领域中就业,包括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 55%以上。这表明什么?就是在大学的时候,不管学哪个专业,学习这件事情本身是让我们学到研究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大学选专业尽管重要,但是并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实际上是通过大学四年学习,找到你从内心喜欢去从事的那件事,这件事情才最重要。选大学比选专业反而更加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大学氛围差距其实是非常大的。有的大学才成立了十几年,有的大学却已经有一二百年的历史。有的大学是在绿树成荫的老校园里面,有的大学搬到了一个新地方,树还没有一人高,那这个学习氛围就完全不一样。

◆ 如何建立正向循环机制?

保持学习热情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断地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热情就是从你喜欢学习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一个课程开始,如果说你到了大学以后,第一学期选修了五门课,结果没有一门喜欢的。那么这是你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因为既然是必修加选修,就意味着就一定有一到两门课你是非常喜欢学习的。那么你就可以从一到这个两门你喜欢的课入手,把自己的学习热情给提起来。

第二是要有探索的热情。就是要多读书,了解各个方面、各个门类的知识,再把各个门类的知识互相打通以后,也许你就会产生一种兴趣。近两年交叉学科很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学生面向未来,发现光知道一个专业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所以就有了交叉学科。

◆ 开放的时代,可以自由转换。

尽管要尽可能让自己上好大学,但是如果高考失利没有去到一个好大学怎么办?其实很多人仍有往上升的机会。

第一个就是准备考研,考到一个你心仪的好大学。比如说北大每年录取的几千个新的考研学生, 80%都是从其他大学,甚至是从原来的二三本学校考到北京大学的,所以未来你依然有进入名牌大学的机会。

第二个,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的话,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英语,选择去国外留学。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有这样的转换机制,也有这样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要考大学?是为了给自己打开一个新世界,不是改变你的命运,也不是说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而是因为你进了大学以后,你的整个世界就被打开了,你的人生会更加的丰富,也有更多有趣的事情来到你的面前。

03. 高考前和高考中的心理准备

◆ 高考前的心理准备。

两天前我看到了一份数据,根据这个热搜统计,高考压力和高考焦虑成为学生和家长同时搜索的热词。那么这就表明了现在1193万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有很多陷入了焦虑状态。这种心态主要是来自于担心高考考不好。

其实这个担心是大可不必的,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水到渠成的,这是你过去十几年的努力学习,最后导向了高考三天所出的成绩,这是必然的。也就是说你现在再焦虑,压力再大也不可能提高你的高考分数,甚至有可能由于压力过大或者焦虑过分,反而导致你的高考成绩下降。

你现在就是要吃好睡好,甚至可以不再看任何复习资料。还有家长的焦虑更加没有必要,只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

所以这是第一个我想给家长和高考生讲的,千万不要再有压力,每天一定要多睡一两个小时,保持心情愉悦。当然了最好不要打游戏。为什么?因为打游戏是分心的行为,会消耗你的能量。

家长在面对孩子时,既不要说过分鼓励的话,也不要说任何丧气的话。请记住了,在这个关键时刻,你作为家长对孩子的鼓励也是给孩子压力。

◆ 考试中的心态和建议。

请高考的同学们记住,原则上你在高考答完卷以后,有时间检查时,只检查你有疑问的题目,因为很多同学试卷做完以后,就从头到尾的检查,检查到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突然发现,你明明会的题目仿佛就不会了。

当然如果你时间多,也可以全面检查。但是原则上检查一遍就够了。

还有在高考之前一定要保持正常的饮食和睡眠。这个时候家长们千万不要犯一个毛病,就是高考前几天,担心孩子太累,就给他吃各种营养品,这样很容易出问题,万一不小心拉肚子也是有可能的,从这点来说,一定不要改变孩子平时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

除此之外,可以让孩子适当地做一些体育锻炼或者是户外活动,但是一定不要太激烈,如果说中午能够小憩一下,睡半个小时,那就再好不过了。但是如果你到了下午考试的时候有点头昏脑胀,那么建议大家喝一小杯咖啡也是可以的。

考试上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任何一门考完以后就忘掉,既不要和同学讨论答案,也不要到网上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迅速地专注于下一门考试,直到全部考完以后,你回过来再去对答案,那个时候不管你错多少都没事了,总之就是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你的情绪,这就是高考时的心理准备。

04. 高考志愿填报和城市选择

◆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志向、兴趣结合。

高考志愿的填报和城市的选择是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我跟人工智能专家李开复老师讨论过,未来三十年之内,人工智能来代替人类情感性、创意性、服务性以及需要感情交流型的工作几乎还是不可能的。

所以从这个方向来说,学习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关系,反而是未来人工智能可能没法取代的。高考志愿的填报尽管很重要,最重要的原则是和孩子自己的志向兴趣相结合。

一个人的志向兴趣爱好,是我们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最大动力。作为父母稍微想一想,如果这辈子活得不开心,是不是因为你不喜欢你那份工作?不一定是因为那份工作带来了更低或更高的收入,而是我们百分之六七十的人,每天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终生想要从事的事情。人在兴趣爱好中,会不自觉地产生人生的动力,不自觉地付出更多努力。

◆ 不能只听父母的,更要听自己的内心。

未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到哪上大学,到哪个城市上大学,学什么专业,这一定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决定的话题。父母把我们养到18岁,也有资格和权利和我们共同讨论我们的未来。

而孩子到了18岁,作为年轻人,也有资格决定自己的未来。同时我们也要有能力,照顾到父母的情感,并且跟父母达成一致,千万不要父母、孩子为了高考志愿互不相让。

既不能光听父母的,也不能光听老师的,而是更多的是通过我们自己的内心再回过来和父母和老师进行讨论,作为一个18岁的孩子,这是我们应该要能够做到的。

◆ 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怎么选专业?

还有一些孩子,就为了拿个分数上大学,兴趣点不明显。这类学生可以考虑基础学科领域,或者是考虑更热门的学科。既然兴趣点不明显,那就要对应规划大学学的东西,未来做什么可能被用上,因此学得太窄就不行。比如学日语,未来工作相对只能跟和日本有关系的方向走,比如与日本的外贸、交流,这样相对来说有一点窄。

但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历史、哲学未来也都能用。这种大学科,比如文科中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理工科中的数理化。

◆ 选择地区遵循两个原则。

第一要远离自己的家乡。如果你在自己家乡的话,你的生活习惯、对城市的了解,完全和上大学前一模一样。而且如果在家乡,父母离你很近,常常就会回家,父母会对你的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

如果说在高中之前,没有办法摆脱父母的影响,大学无论如何要跟父母离得远一点,让影响减到最少。很多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是过分的。不光是孩子在依赖父母,很多父母在心理上非常的依赖孩子,甚至把依赖孩子作为自己安全感的一个保证,这样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为了扩大自己胸怀,让自己习惯于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必须远离家乡。我自己当时可以进南京大学,也可以进苏州大学,但是后来到了北京大学,离江苏很远。当时的中国北方和南方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我到北京遇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沙尘暴,对面看不见人,这个让我无比的吃惊,把我江南小男子的那个这个风情打磨掉了,慢慢地在我的内心注入了一些北方的豪爽。在饮食方面,我在家乡的时候只吃米,到了北方以后,开始喝玉米糊糊、吃玉米饼,慢慢改变了我的饮食结构和习惯。

原来我只是跟江南人打交道,但是到了北大以后就发现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我开始与完全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远离家乡进入一个陌生城市的大学,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第二,如果能进入大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更好。大城市带来的是更丰富的生活、更复杂的人际交往,同时大城市,实习机会也会更多,大城市你所要学习的资源也会更多。但是如果你仅喜欢的几所的大学并不在大城市,那还是更关注大学本身比较好。

◆ 父母不要跟到你上大学的城市去。

父母一定不要犯的一个错误,不要孩子离开你去上大学了,但是你还跟着又到他上大学的城市。

其实每一个年轻孩子都希望过上自己离开父母影响的生活。孩子长大了,父母要有自知之明,放飞孩子是让孩子成功和发展的最好方法。

◆世界未来的发展更趋向于个性化的选择。

世界未来发展是更趋向于个性化的,大家想一想,四五年前有大数据吗?有元宇宙吗?云计算甚至都没有对不对?现在想着选一个专业让孩子过一辈子,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大学学到技术,学到基础。现在不要考虑太多职业问题,而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喜好做出个性化选择。

◆ 如何建立正向循环机制?

如果高考后成绩或者录取的大学不那么理想,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考虑国际教育这条路。

国际教育包括香港澳门的国际性大学,也可以去距离中国近一点的像新加坡这些地方的大学。中国的高考成绩可以作为很多国际大学录取中国学生的标准。所以从这一点上,高考一定不会白考。当然前提是,你可能还得参加一到两门英语考试,但要求也不会很高。

05. 没有考上大学怎么办?

◆ 内心想清楚是不是真的想上大学?

对于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大专几乎 100% 都可以去。没有考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

但现在,高考复读的学生中,有一大半是考上了大学后又高考复读的学生。中国高考复读的学生的总数依然不少,这些学生主要问题不是没考上大学,而是没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第一种情况是孩子自己觉得考的大学太差,还想通过一年的复习考一个更好的大学。如果孩子内心这么想并且孩子还有热情、有决心,希望通过一年的复读,再去尝试一次,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孩子考大学已经考得不耐烦了,但家长还想孩子去一个更好的大学,如果孩子内心没有了再去复读的热情,家长强迫他去做的话,结果一定不会好,甚至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心理问题,可以考上什么大学先去上再说。

在国内,即使是一般的大学,它未来依然有两道大门是打开的。孩子可能现在暂时对考试不感兴趣,或者高中还没有开悟,大学开悟了,他就有两个路可以选择。

第一,考研。比如北大,每年录取的几千个研究生, 20% 左右是北大升上去的,其余80% 是别的高校考过来的。

第二,经济条件可以的话,进大学后可以准备出国。并不存在说考了二三本这种不是那么心仪的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有希望与前途了。只要有一个不断地正循环的机制,把自己往前推,永远就是有前途、有希望的。

◆ 没有太高远的志向,可选择舒心的职业。

如果孩子并没有太高远的志向,就是想谋一份舒适开心的生活和工作,完全无可厚非。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根据自己未来职业爱好,选择一个大专里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没有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就喜欢做菜,可以选择跟厨艺相关的专业,未来当一个大厨。我在北京遇到的大厨,最厉害的都是百万以上的年薪,从生活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上述说的是没有考上一二三本的同学,如果考上的同学,一定还是以先上大学为主,任何大学都有人文理工这类综合学科通识教育,对孩子基础提高、更有厚度是更有好处的。

◆ 关于参加自考。

今年九百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有百分之六七十,在毕业时可能暂时没有一份良好的工作,或者干脆就没有找到工作,那是不是上大学就没有意义呢?这个我想打消家长的疑虑——上大学永远比不上大学对孩子一生有更多好处。

如果不上大学,高中毕业直接工作,当然这个工作也可能可以干一辈子,但是它未来发展的潜力是受影响的。大学毕业生知识功底更深、眼界更宽,未来成长的速度也一定会更快。也许前面一两年看不出太大差距,你也拿5000我也拿5000。但是慢慢的,大学毕业生可能就拿到8000,拿到1万,甚至拿到2万。上大学后,机会多很多,并不一定说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才上大学,而是为使自己未来的路更宽,我们才去上大学的。

同时我建议家长,如果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大专这个是一定要去的。人的醒悟是有早晚,可能我们有很多高中时间不爱学习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工作两三年以后,突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再去参加自考成人高考这样的考试,最后拿到本科文凭。

我以我自己举例,我的儿子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都比较随意,在高中我拼命地鼓励他学习但最后也就是个一般的成绩。我以为这个孩子学习就这样了,但是后来他上大学后突然就开悟了,一是意识到学习重要性,二是脑子感觉好像变更聪明了,在大学几乎每门课都是全优。

所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静待花开。静待花开不是躺平,而是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付出自己最大努力。

同时对于那些没有考上大学或者说是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只要有一个爱好,有一个专业就能够让你获得经济收入。有一个爱好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人生就不会差。

06. 高中和高考阶段,家长应该怎么样?

◆ 家长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有很多焦虑与压力是因为家长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愿望,比如要求孩子考名牌大学、希望孩子有出息等等,这是无形的压力。高中开始这三年,家长要鼓励孩子,但绝对不是给孩子定一个你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要孩子实现,以及给孩子定一个过高的目标。

◆ 不要在专业选择上强制孩子,要让孩子选择自己从心里喜欢的专业。

高中阶段跟孩子说命令性、暴力性的语言,孩子会有强大的反抗情绪。这种反抗情绪倒过来,他们会对学习自暴自弃,故意跟家长对着干,这个时候家庭关系也容易出问题。

◆ 要在高中的时候,让孩子有独立的意识。

很多家长无意识的让孩子依赖自己、不愿意放飞孩子,像一只风筝似的,积累矛盾,最后要不就是孩子对你不服从,要不就是孩子对你服从,但是孩子独立的机会没有了。

◆ 注意孩子的隐私,抓大放小,不要对所有事情过问。

重要的事情可以约法三章,剩下的事情应该给予他足够的空间,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每周给孩子1-2次适当的放松很重要,比如说晚上跟同学们出去看个电影、出去聚会吃个烧烤。这么做,孩子倒过来会更加尊重父母。

◆ 高考前期为孩子做好服务员,让他吃好睡好剩下什么都不要做了。

千万不要这个时候再去鼓励孩子,拍拍肩膀笑一笑,比什么都强。如果孩子考试回来发现做错了题目垂头丧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后就可以了,让孩子尽可能放松心情。疫情期间,不少高考学生和家长心情都受到了影响。但其实想开一点,别的同学也一样,同一个城市都是一样的。

07. 为什么要上大学?

◆ 不一定要上最好的大学,但要尽量上正规的大学。

尽量上正规的大学,上四年的大学。原来中国还有一些野鸡大学,现在应该被整顿没有了。挑有历史、有传统、名声好、城市位置好的地区大学去上是必要的。

◆ 爬得高,看得远,眼光、学识、资源、能力。

上大学是为了浸泡自己。如果我没有进北大,只是去了江苏的地方大学(当然不是南大、苏大这样的好大学),我一定没有今天。也许今天我只是一个普通农村中学老师,也不会有太多想法。你处于什么样的氛围,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为孩子选择了一个大学以后,在这个大学里面,孩子哪怕没有太主动的学习能力,他只要在大学里面泡四年,也许就会泡得比原来的自己好很多。当然也有被破坏掉的可能。这种情况可能是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者遇人不淑。但是一般的大学,孩子只要进了大学,就会不知不觉地爬得高,看得远,在眼光、学识、资源、能力等方面跟原来不一样。

并且大学毕业,大学里你认识那些同学朋友就都是你的资源了,在大学培养的各种能力也变成了你的资源。所以上大学最重要的不是毕业证书,而是在读大学过程中,你所得到的东西。大概3%同学在大学无法毕业,但是即使拿不到毕业证,他们在大学泡了三到四年以后,依然可以利用大学资源为自己未来创业、工作做点事情。

◆ 能够全力以赴为人生拼搏的转机不多,考大学是最关键的一次。

人生是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台阶,高考毫无疑问是我们人生走向更高台阶,更高山峰的门槛。一辈子通过自己的拼搏,跨上台阶的机会是不多的。

考大学是一个台阶,未来考研、考博倒不是像高考这样的厉害台阶了。当然如果大学毕业后出国去读书读硕士博士,那也是另外一个台阶。毕业以后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特长的公司是一个台阶,后来自己开始创业,就像我从北大离开,出来创业新东方,又是另外一个台阶。人生大概就是这么四五个台阶。

◆ 如何寻找生命前行的动力——理想的牵引,大学是产生新想法的地方。

通过寻找自己爱好的专业,寻找自己未来的事业方向。这种事业方向大到可以拯救人类,小到在某个领域产生贡献,再小到某个专业某个技术,深造研究,以后也许可以引领自己创业。

在大学是比较容易寻找人生前进动力的,这个东西在工作的时候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同时跟父母也没有这方面的交流。大学同学之间原则上离利益关系很远,离社会等级关系也很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大学同学交流是友好亲密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就是新想法、新创意、新灵感产生的地方。

◆ 四年的美好,值得你去奋斗,毕竟是青春、毕竟是浪漫。

人生,我们总要有一段浪漫的时光。童年时光是欢乐的,少年时光也是梦幻的。高中青少年本应该是青春和浪漫的,可惜我们中国孩子大多都没有度过这样的时光,童年开始就有学习的压力,少年压力更大,到了高中的时候是无比的压力。在这压力之间,只能用一点点间隙的时间,去稍微瞥一下青春的美好。

大学基本是一种释放的状态,我觉得中国孩子真正获得自由独立浪漫的时间就是大学的四年时光。

◆ 你希望你未来的世界有多大,你现在的动力就会有多大。

世界之所以在你眼中可以形成世界,是因为你知道世界很大。对一个天天在地里劳作的农民去讲世界有多大,对于他来说那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已。

◆ 世界很大,家乡只是地球上的一个点。

我们从家乡出发,家乡是地球的一个点而已,进入了某个大学。从大学这个点开始连线,连到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你可以触达的地理上的和思想上的这个远方。我们要在地理上扩展活动的空间,在时间上在思想上扩展了思想这个维度。

08. 用什么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大学?

◆ 上大学,不仅仅因为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是因为你碰到的人。

我自己上大学时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大一大二我的平均成绩达到八九十分,大三大四我的平均成绩是六七十分。我大三的时候,我得了肺结核在医院里待了一年。这一年我想通了很多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我来上大学已不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和同学比拼分数高低。

来上大学是为了让自己看广阔的世界,读更多的书,有更多的思想,所以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我把更多精力时间放在了阅读有思想性的著作上。即使学习成绩下降了,我也从心底里对自己感到非常的满意。

大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在大学所碰到的人碰到的你的同学,其他系的朋友,后来新东方也是我大学同学回来跟我一起创造的。我的人生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些人出现,让我境界能力提高。

◆ 大学好不好不仅在于大学本身,更在于你如何利用大学四年的时光。

大学四年怎么度过比你进入什么大学更加的重要。

第一,要把你喜欢的专业学好;第二,大学至少也要读 300 本书左右。

◆ 人生可以不断重新制定奋斗目标,考研、出国、就业、创业,都是选择,不要忘了我们有潜力,可以跳起来。

人生绝对不是一个大学就定终生的,我们可以不断地重新选择。

◆ 为自己的爱好和志趣去奋斗,人只有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才会激发内在的动力。

曾经有人问我,俞老师,我大学毕业以后是考研好,出国好,还是就业好,还是怎样好?我说这个事情很简单,你拿几张纸,每张纸里写一个,当你自己不能分辨的时候抓阄,只要抓到出国就为出国奋斗,抓到考研就为考研奋斗。当你自己方向不明的时候,抓住一个方向往前奋斗。只要这个方向能把你人生带到更高处,那就是好的方向。

◆ 一旦选择了一条路,要努力前行,心无旁骛,因为我们不可能同时走两条路。

选择国内考研就不能选择出国,选择就业就不选择考研和出国。这是一个你的道路选择问题。但是到底哪条路更好?没有人说得清。

结婚的时候找这个女孩结婚,和找那个女孩结婚,可能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命运,但是你不可能同时找两个女孩结婚,你也不可能同时找两个男孩结婚。你做的某个选择在某种意义,选定了自己的命运,不管好坏,你就只能坚定不移地往前走。当然了,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选错了也是可以终止的。

◆ 你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机会,需要你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生命活力和追求。

我们是为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奋斗的,人只有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才会激发出内在动力。今天已经强调了五遍了。在大学,在不受父母影响、不受老师影响的情况之下,去问一下你的内心,问清楚你自己所学的东西到底是不是你从心底里喜爱的东西。

同时现在很多年轻人专注力是非常差的,比如读一本书读了半本就不读了,这就是专注力差。你应该去学会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就去做着你现在喜欢的事情,即所谓的做一行爱一行。

你自以为这个专业你可能不喜欢,是有可能你碰到了难度,你不愿意钻研进去任何事情,你如果钻研进去了,可能你是会喜欢的。一个反复无常朝三暮四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就的。

我在做新东方以后,刚开始的时候问了自己好长一段时间问题,我是不是真心要做新东方?95 年,美国有个大学给了我全额奖学金,我差点把新东方关掉。后来我认认真真在家里思考了两天,最后我的回答是 yes,我要把新东方做下去,哪怕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要把新东方做下去。一生会遇到很多机会。但是不管你遇到什么机会,一旦你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后,请记住,要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保持充分的生命活力和追求,一心一意地把握这个机会。让这个机会变成一个在你之后人生中,回顾起来是一个辉煌事业的机会来对待。

◆ 梁漱溟、华罗庚、巴金等都没有上过大学。吴敬梓、袁世凯、蒲松龄都不是状元。

在中国有一些名人没有上过大学,比如说梁漱溟,华罗庚,巴金,但是他们依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我们怎么样保持自己的奋斗力,去寻找自己的机会,才是我们人生的最重要的过程。

09. 一生成长的几个能力

我个人来说,可以学习成绩不好,可以上的大学不好,但下面几个要素如果放在心中作为自己人生坐标的话,那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人生幸福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点。

六个词:志向、自信、勤奋、坚韧、洒脱、善良。

◆ 志向,即对现状不满,并愿意奋斗。

不满并不是贫困要变得富有,更重要的是对个人思想状态及对事情的见识、判断力、能力、成熟度,以及对走向世界所需的才华不满,并愿意为之奋斗与长进。同时既然都是奋斗,为什么不奋斗点大事出来呢?既要仰望星空,一辈子给自己提出一个更高的期许;也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而不是说做白日梦。因此志向是我们的内在驱动力,也是我们的牵引力。

◆ 自信。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想自己这辈子到底有没有出息,想外界的对你的评论。大学的时候,我的大部分大学同学都认为我这辈子最多学一点英语,回去当个中学老师。后来慢慢到大三大四,我捡回了自信,学会了沿着志向一步步去奋斗。

自信是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成就的。你可以说自己现在知识不够,学识不够,性格软弱,都没关系。有些人明明就一点点能力却狂妄傲慢,这叫不叫自信?有的人明明有能力,却反复看不起自己,那个叫自卑,也不叫自信。自信是恰当地评价自己后,给自己未来定一个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中目标的实现,不断正向的反馈让自己越来越有信心。

◆ 要勤奋。勤奋并不是拼命,而是愿意花点力气让人生上一个台阶。

不管多么有志向,多么自信,不勤奋的话,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同时任何盲目的勤奋都是白费功夫,比如你勤奋一辈子把一个铁棍磨成一根针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勤奋绝对不是拼命,而是你为了让你的人生进入下一个更高的台阶,每做一件事情花了力气、动用了资源时间精力,这才叫做勤奋。任何重复性拼命,只是为了自己活下去的勤奋没有任何意义。

◆ 坚韧。即勇于面对困难失败,到承认困难接受失败,再到战胜困难和失败。

我们有志向、有自信、勤奋往前走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而坚韧,可以让你遇到任何困难时,像弹簧一样,摁下去后能够再弹起来,摁得越重,弹得越高。

坚韧,不是死不认账,是清醒冷静地面对现实,并想出超脱现有困境的办法来。承认失败,并开始重新布局,战胜困难。

◆ 洒脱。放长眼光,不为眼前得失而焦虑。

洒脱意味着不会被现实中的庸俗物质所纠缠,比如说有些人天天攀比,他买那辆好车我也要买一辆,他变成了部长我想办法也变成部长。心气狭窄的攀比、比较会给我们人生会带来很多的困惑和苦恼,让我们的人生不太容易走在正道上面。进大学以后,高考的同学就应该学会洒脱。不在意别人的身份、地位,做自己认为最开心的事情,最值得为之奋斗的事情。

◆ 善良。做个好人,对同学好,对朋友好,有德性,有品行。

善良不是无底线的软弱,不是被别人欺负就认。善良是在有了志向、自信、勤奋、坚韧的情况下,愿意去做一个更好的人,对同学好,对朋友好,做一个有德性有品行的人。

注重利他,多为同学干一点,自己吃点亏无所谓。良好的同学关系会在未来自己的事业发展中派上用场。我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我确实是一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跟同学的关系处的非常好。

以至于后来我做了新东方以后,自己一个人做不动的时候,到国外去跟我的大学同学一沟通,他们就愿意回来跟我一起做,也就有了后来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有了和王强、徐小平老师共同奋斗的岁月历程。

10. 进入大学后需要注意的几件事情

◆ 确定自己对于专业是否真的爱好。

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同学对所选专业其实还不够了解,一定要花一年左右的时间确认自己对专业是不是真的爱好。可以尝试把本专业领域的某一本权威著作读透,看自己能不能读进去以及能不能有很深的感悟,读完后自己愿不愿意主动去寻找这个领域的更多的著作来看,如果是,就表明你对专业是爱好的。如果读不下去、专业课天天睡觉,有可能你对这个专业可能不爱好。有不少国内大学可以转专业,当你想清楚后可以转专业。

◆ 注重英语学习。

现在很多大学,英语不是主科了,四六级也不作为毕业的标准。但拥有英语能力能为未来打开更多可能性。比如说未来毕业后到外企工作更容易,到国外读大学更容易,做国际贸易更容易,可能未来国外旅行也更容易。

学习英语不一定为四六级考试学,也不一定为了考研学。作为一个爱好,不要丢下英语,也许未来机会来临时,你会有更大的可能性。

◆ 住在宿舍,学会集体生活。

从小到大,不少孩子在家里一个人一个房间,从来没有过集体生活。而在中国,集体生活尤其重要,中国传统观念和组织结构都是以集体为核心的。如何学会跟一帮个性不一样,背景不一样,秩序不一样,爱好不一样,甚至睡觉吃饭的习惯都不一样的同学,在一个宿舍生活四年,会大大考验你的智慧,同时也会迅速提升与人相处的能力,提升包容能力。住宿舍让人有意无意中,培养和集体相处,并在个性中间容纳不同的能力。

同时,住宿舍还可以让人有三五个知根知底知心的朋友,缓解心理焦虑。大学同学间甚至一个宿舍间遇到了不太好对付的人,可以避开,不要得罪。参加一到两个俱乐部活动,扩大爱好和朋友圈。

◆ 大学有可能的话,谈场恋爱。

一场美好的恋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谈恋爱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说实在没人跟你谈,也没关系就等待。如果有人跟你谈,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可以美好,不要鸡毛。两个人之间美好的时候卿卿我我是特别好的,但是分手的时候依然要美好,互相之间有美好的祝福。

◆ 认真阅读,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学会独立思考非常重要,一个独立的人不仅仅生活上独立,还意味着思想上独立,人格上独立,意味着看待任何事情都能够用自己的判断力来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思想狭窄。

最后,生命的美好,来自你专注前方风雨兼程,来自你忘记痛苦更加坚强,来自你找到爱好忠于理想,来自你胸怀博大风景壮阔,来自你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祝全体高考学生胸中锦绣,得心应手;科科高分,金榜题名,最终获得自己进入大学的美好时光。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