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上海高中语文近五年高考作文讲解-2019,上海2019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现在,我想告诉广大读者,写文章不是因为吃饱了没事干,也不是因为怕被人认出是书呆子,不得不找几句话说然后不情愿地开始写。每一篇好文章都必须要写。

3354叶圣陶

大家好,我是猪。上次讲解了2018上海高考语文作文。今天继续讲解2019上海高考语文作文。接下来请看原问题:

上海高中语文近五年高考作文讲解-2019,上海2019高考语文作文解析

来源:百度

2018上海高考

听过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过不同风格的异国情调,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而更加自觉地去寻找。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想法和感受。

要求:(1)自制题目;(2)不少于800字。

分析

从题目性质来看,《被需要》 《预测》 《评价他人的生活》、《造就和谐自我》等往届沪卷都是思辨性题目,但今年的题目除了思辨性强之外,还有很强的中国特色和主旋律色彩。这说明,今年的上海卷除了继续贯彻原有的命题思路外,还积极顺应了近年来全国高考作文题强调“中国梦”、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的大趋势。这为上海考生今后的命题预测和强化练习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1、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

题目中似乎有一组“中国味”和“外国味”的对立概念。其实要注意在题目中对“中国味”有更深感受的前提下,也就是先接触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此外,还要注意,在道德和价值判断上,题目中并没有明显的“中国味”和“异域风情”之分。

2.意向指南

总结一下,这个题目其实隐藏了一个“正反结合”结构的指导原则:“不接触、不了解外来的东西,就会认为‘中国味’好”是片面的,“接触、了解外来的东西,就会认为外来的东西最好”也是片面的。只有接触和认识了外星的东西,才会对‘中国味’有更深的感受,才会更自觉。这是因为通过沟通,我们可以通过理解差异来解决误解,弥合分歧;通过反思,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世界眼光回望中国文化,重拾中国特色,唤醒文化自信。

考生也要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音乐”所限制。“音乐”只是很多东西的象征或代理,“中国味”或“中国特色”才是讨论的重点。

书写角度

考生可以根据题目的“正反组合”结构,安排自己的论点,构建一个“总分总分”结构。

全文的重点是中间的“子”部分。

首先,“我觉得不接触不知道别人的东西‘中国味’就好”可以提炼为以下几点:拒绝交流,傲慢自大,一井观天。论据的运用可以结合19世纪闭关锁国、目光短浅的清政府的例子。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接触了解外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提炼为崇洋媚外、照搬一切、文化虚无主义等关键点。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用20世纪初的文化虚无主义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废除汉字,使用拼音文字作为论据。

最后总结前两个片面观点,联系题目内容。以最近举行的亚洲文明对话会议为例,我们应该强调融合是积极沟通、自力更生、文化自信、美丽和共同利益等的关键点。

想了解更多上海高考作文和阅读方法,提高语文素养,请点击关注,私聊。欢迎咨询。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孩子的成功。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