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如何评价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复读10年考上清华

如何评价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复读10年考上清华

近日,《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一篇报道引发关注。今年高考后,出生于广西农村的80后唐也上了热搜。每次断戟都想冲最后一次,第二年又想冲第二次,停不下来。“压力很大,”他说。“争取明年最后一次。”(《羊城晚报》年11月7日)

高考具有教育分层的功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流动。为了“争上游”,很多人使出浑身解数。高校在等级化、差异化的金字塔中位置越高,录取概率越低,梦想成真的难度越大。处于金字塔顶端的清华北大,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目标。

它是思想和行动的先导,不同的“意义之网”引导人们做出不同的决定和选择。作为一个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的农家子弟,“12年复读只想上清华”,说到底就是“意义之网”存在认知局限和偏差。3354把名校光环的价值无限放大,认为只有考上顶尖名校才能有前途,导致“只想上清华”成为少数人的执念和执念。

著名作家毕飞宇的小说《推拿》是一本关于盲人的书。书中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正常人虽然有视力,但总有自己的局限,看不到的东西。”被名校录取和成功挂钩,一个人以为自己可以带着耀眼的学术光环享受永恒的红利。一个人觉得可以一劳永逸的考上名校。这样的“意义之网”不仅来自于寻求学者视野、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更来自于他人功利、短视的帮助。

学历和名校情结的流行,让很多中学更倾向于“高分复读生争名校”;一些中学为了吸引高分复读生,不仅减免学费,还承诺如果高考第二年考上名牌大学,会有丰厚的奖金。“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既有认知盲区和偏差,也有名利驱动的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过渡,即使考上名校的成功概率更大,也不代表考上名校就一定有所作为。大多数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平凡世界里的普通人。更何况,在社会流动多样,价值实现路径丰富多彩的当下,成功不仅仅是“上名校”这条路。“考上名校就有前途,考不上名校就没有前途”这种陈旧落后的观念显然需要重塑和更新。

无限名校的光环效应放大,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教育焦虑,也导致了重视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患上“空心病”。3354不能清晰地认识和发现自己,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只知道如何“考高分、进名校、做个好人”,却失去了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清晰的心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一路到最后“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错得让人百感交集。

(东方。com)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一点资讯站”。全省60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报道!

如何评价复读12年只想上清华,复读10年考上清华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