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及满分展示,2020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满分作文

原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龚自久和他的儿子小白争夺王位,管仲和包书分别辅佐他们。关引兵拦住,用箭射中了他的带钩。小白装死逃跑了。后来,小白即位,史称齐桓公。宝叔对桓公说,要想做霸王,就得做关中人。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根归他麾下,最终成为一代霸主。后人称赞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子曰:“桓公有九臣,不以辇,而以管仲。”司马迁说:“世上(赞美)管仲圣贤的人不多,但包书能知人者不少。”

班上计划举办一个读书俱乐部来讨论上述材料。齐桓公、管仲和包书,你对谁的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风格,拟出《标题;不要抄,不要抄》;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

不要怀疑,掌声也是给你的。

3354年读《管仲拜相》的思考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看完《管仲拜相》我想问你:如果只有一个人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你愿意为一个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鼓掌吗,比如包吗?

也许大多数人面对这个问题都会犹豫。人类生来就有利己主义,这是无法避免的;但理性也告诉我们:越是关键的岗位,越需要优秀的人才;机会越珍贵,越值得虔诚对待。我们会被这两种声音反复拉扯,但包却毫不犹豫,不遗余力地推荐管仲,抬举管仲。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让位给圣人,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责任。包值得我们鼓掌,“让圣人”也值得我们鼓掌。

有了为自己“让”的智慧,我们获得了解脱。自古以来,一切都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在无尽的历史中,多少成败,多少朝代更替,都是竞争的结果。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永远被枷锁所束缚。”很大程度上,这个“枷锁”就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竞争。作为生活在文明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不应该是“拼命往上爬”,而应该是“做最好的自己”。“海上有数不清的花在闪耀,山上跑才知道自己。”站在一个与自己能力不符的高度,你会双腿颤抖,感到无助。只有把最高的位置让给最合适的人,你才能感到解脱和自由。俗话说“云在蓝天,水在瓶中。”3354“让”是正视自己,慧眼识才的大智慧。

怀着为他人“屈服”的心,我们获得了洞察力。今天,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让我们不再封闭,能识马识才的人也不再像管鲍那个时代那样稀缺。但真正能尊重人才,让别人知道的人少之又少,真正愿意“坐在路边为别人鼓掌”的人也不多。面对纷繁浮华的名利,保持一颗平静的心,用理性的眼光衡量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摒弃嫉妒和焦虑,“我要做人,但我要做人。”3354“让”是一种不记得失,鄙薄名利的大胸怀。

我们以拥有“为义而让”的格局为荣。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词在胸中跳动:——“社会责任”。但是,“社会责任”是不是简单粗暴的把一切都扛在自己肩上?显然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感是站在整个社会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然后做出选择。就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奉献自己甚至牺牲自己。包舒雅之所以能得到很多好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知道“成功不一定在我,成功一定在我”。他没有成为千古名人,却为齐国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正确决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爱国。”应该如何爱国?从管鲍友谊的故事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让”是一个关心世界和无私的大格局。

所以,如果你也立志要做一个有智慧、有头脑、有格局的人,如果你愿意在台下鼓掌,请不要怀疑,雷鸣般的掌声不仅献给台上的人,也献给你!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02剑鞘的光芒

3354班读书会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擦去历史的尘埃,《论语》的简单与精妙,《史记》的深度与广度,都让我们爱不释手。在这次读书会上,我们将围绕管鲍和齐桓公的故事进行思想碰撞,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我也有一点小火花,希望和大家交流。

文人舞剑,清风聚袖。众武将拔剑刺之,眼中染血。酒气散去,山河终于安静。剑铿锵一声,入鞘而去,只剩下剑的残迹和残影清晰杀气。看完书,想和刀鞘比一比,和大家聊聊对我触动最大的人:宝叔。

锻造剑鞘的时候,必须要有刃材,这样一把稀有的剑才不会有荣誉。宝叔对说:如果你想在霸王的事业上成功,你必须做一个中间人。宝叔有这样的眼光推荐管仲在国家的大才,而不是个人的纷争。刀鞘忍受着刀刃的碰撞,却依然宽容。与一般能任用人才的人相比,包书更可贵的一点是,他能在矛盾中找到对方,甚至找到共鸣,找到超越,这需要一双慧眼,真诚、包容、忠诚,而这让管仲大显身手。这叫刀鞘相知。

修刀鞘,要和刀刃贴合,这样锋利的薄铁就不容易碰伤了。不知道有没有同学认为宝叔的无私推荐和退让会让他的野心无法实现?我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是接触作家陈艳的小说《主角》之后,似乎有点明了,“大喇叭需要笨笨的”,经过这种看似无可辩驳的退让,就更加让人感动了。宝叔知道,只有自己愿意活在它的底下,才能得到管仲的真心行动,束手束脚施展才华不再困难;而且朝廷的平衡不会因为权力斗争而被大大削弱,也不会让其他国家对皇位的更迭虎视眈眈。而这不正是宝叔想要的吗?以退为进似乎不是法庭的主角,但他已经在个人生活中演了一出大戏。刀身的好处是刀鞘里肯定有凹陷,但也正因为如此,两者才和谐,刀身锋利。

活完好,使用时挥洒自如。此为剑鞘之相容。

抽去剑鞘,须静待人事时机,使游刃有余,恢恢然于世。抽去剑鞘若时机得当,便既不会约束剑刃的游走,又不会损伤剑鞘。司马迁曾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可以说其不只知人,亦更知时,知世。无论是以前管仲因老母在家临阵脱逃,还是此次因刺杀小白监禁在狱,鲍叔都未因其落魄而嫌恶,反而次次于恰当时机告慰举荐,因他知道,在这乱世之中,落魄不过是暂时,那不是池中之物,必有一鸣惊人之时,而其盛之时,便是自己适当退出之日。此为剑鞘之待时。

同学们,历史是未来最好的伴侣,也是我们一生的精神宝藏。齐桓公是那执剑之人,管仲是那大杀四方之利刃,而鲍叔便是引于黑暗的剑鞘,却自有其启示。愿你我通过读书有那相知之慧眼,去发现他人之贤能;有那相容之情怀,做自己不因嫉妒他人而动摇的主角;有那待时之智慧,去感受天地人心,使自身恢然于世。看今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祖国发展日益精进,若你我能于读书之中铸一把剑鞘于灵台,清明之辉便会莹莹于天地间,永不黑暗。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了。

03 荐贤助君得天地 让相为国霸春秋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书画家李若禅曾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为一名上进的中学生,透过书香墨海,审视历史人物,在齐国崛起的这条路上,我敬仰不计前嫌、善于纳谏而九合诸侯的公子小白,我力赞尽己之贤、尊王攘夷的管仲,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当属“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的鲍叔。接下来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浅见。

胸襟博大,鲍叔知人善任而勇荐旧敌。“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欧阳修这句话可很好形容鲍叔。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王位之时,鲍叔和管仲亦身居双方阵营的高位,甚至小白几乎为管仲所杀害,可当公子纠失败、桓公即位后,鲍叔却能发现与己与国曾有深仇大恨的管仲的才能,并为此直言纳谏,使其辅佐桓公成大业。“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假如没有鲍叔之知人善任及包容心胸,齐国人才中何来一位彪炳千古的管仲,又何来齐国今后之崛起?所以,管仲造就了齐国的荣光,而鲍叔造就了管仲之辉煌。

情操高洁,鲍叔知己不及而谦让相位。“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春秋战国这样礼崩乐坏的时代中,诸侯将相们都沉沦于名利,贪念着霸权,齐桓公亦是如此。在管仲俯首称臣后,作为齐国之相的鲍叔却并未居高视之,反而称自己“贤不如管仲”而将相位谦让于其,自己甘居其下,终成一段千古佳话。“甘居下者位未卑”,虽然桓公终成五霸之首,但其与手足相争、与诸侯相杀,比起鲍叔却少了一分淡然与平静。同学们,我们深知,只有不迷恋权力,不陶醉富贵,鲍叔才如乱世之中的一抹清流,以己之行诠释了君子之德。

同学们,管仲虽贤,论胸怀其不如鲍叔;桓公虽能,论情操其亦不如鲍叔。故三人中,我首推鲍叔——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于国家,鲍叔选贤举能、慧眼识精,为桓公夺王位,使管仲施才能;于己身,鲍叔不慕名利、清高淡泊,未曾自矜功伐,让相而身退。

同学们,正如董卿所说: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在读书中学习历史人物之德行,以博大之胸襟容天下之人物,以慧眼识八方文化,多元融合、取精去糟;以高洁之情操立自身于浮华躁动的社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己无愧,于国无愧!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04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开心能跟大家分享阅读史书的一点心得,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从史书中可知:管仲知时,能顺应时势,辅佐明君。桓公知理,能任人唯才,不计前嫌,成就霸业。可他们带给我的触动,远比不上另一个人——鲍叔牙。是他让我看到了,知人与自知的力量。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自知。而自知的首要之处,是明了自己的无知。既然自己无知,那便先居人后,找个知道的人来合作,大事可成,自己的人生短板也补齐了,这就是鲍叔牙的聪明之处——打上补丁。管仲深谙人性,明晰厉害,知道如何发展经济。鲍叔牙明了自己无法与之相比,主动让位,为自己和别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让管仲成为自己的补丁。贵有自知,谦以子牧。同学们,请了解你自己,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知。”自知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明了合作的意义,还能培育更宽广的胸怀,更真诚的谦逊。

前面我曾讲到,管仲是鲍叔牙的补丁。“管鲍之交”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其实在于鲍叔牙的识人之才。首先,鲍叔牙了解管仲,从不因管仲家境贫寒而恶待,也不因管仲曾多分给自己分红而否认管仲的才华。鲍叔牙一直以宽容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别人,识人之才。其次,鲍叔牙了解桓公。他直言上谏,因为他深知桓公求贤若渴。鲍叔牙知人,是知人之需。所以,同学们,知人不单单是日复一日地观察,得出或好或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察人之需,察人之德,以一人之德,解另一人的需,为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补丁。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察人观己呢?答案是:读书。《吕氏春秋》载:“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它的意思是说,人天生具有迁移的能力,故事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在如今狭窄的生活中,见到拥有各色经历,各样特点的人物,才能通过特点、经历与结局的对照,明了何为智者,何为大才。我们才能通过自己与人物的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作出更正确的选择。

可以说,我们很幸运,遇到鲍叔牙,让认识自己的力量如此直观形象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留心自己,关切他人的重要,让我们体会合作的意义。

宋教仁曾说: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愿我们都能眼察天下,心报国家。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05 认识你自己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信息爆炸,日新月异。千禧年后的一代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比以前更多的教育资源,学习强国,在我们的教育上花的本钱越来越多。可是,当你的个人能力越来越强,外界的赞美铺天盖地地袭来,对自我的认可也越来越多时,你是否已经走入误区,是否意识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优秀也正变得越来越难?

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大多数人,称赞鲍叔,都在说他“珍惜朋友情谊”“有容人雅量”“举贤不避亲仇”,但是我认为他最珍贵之处,是他有一个很清晰的自我认知。

古希腊时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可是我们为什么需要认识我们自己呢?

因为,清晰的自我认知会让你清楚自己的在集体中的定位,从而最大化集体的利益。就像管仲临终时拒绝齐桓公将相位传给鲍叔牙,说鲍叔牙为人板正,做清官可以担宰相之位不可,能力低者不屑一顾,犯错者记忆终生,上不讨好君心,下不迎合民意,“非为宰相之才”。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于是管仲为相多年,助齐桓公成就大业,孔子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而集体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会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在《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写下: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是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大陆。在一个集体中,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就像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整个人类联系在一起一样,我们的个人价值往往需要通过集体来实现。因为,社会的形成不是肉体的叠加排列,而是精神灵魂的碰撞交流。脱离了群体而讨论自我实质是一种形而上的自我,社会价值是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尺,我们自古以来从“达则兼济天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社会认可的价值往往不在于个人本身,而在于他创造的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固然值得追求,但社会价值的创造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身处世、获得认同的基础,只追求自我价值的生命终会在时间长河中化为齑粉。

今人形容我们这些零零后,大多不会再用诸如“无知”“幼稚”这些词语了,大家喜欢上一种新的描述,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个词是由北大中文系的钱理群教授提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可是,倘若鲍叔牙就是这么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齐桓公还能成就霸业吗?答案是否定的。

鲍叔牙通过举荐管仲提升了他的个人价值。今人大多都在赞美他容人的雅量和举贤不避亲仇的大气,往往忽视了他的大智慧。今人为什么会知道鲍叔牙?因为管仲干出了一番事业,有司马迁给他作传,人们欣赏这位手段厉害的政治家,钦佩这位名相时,才知道管鲍之交。鲍叔牙死后,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和封地,他的美名千古流传,他可能在政治谋划上不够聪慧灵活,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大智慧,在成就了管仲的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

在我们这一代中,有管仲气质的人有很多,但是,你是否愿意暂时放下自己,在路边去为“管仲”们鼓掌呢?鲍叔牙的存在之于历史长河不过如蜉蝣朝生暮死,而生命的延续却是薪火相传绵延不息的,将他的价值寄于社会,是另一种形式的永生。

所以,我们都得重新审视一下自我。在接受自己的不足和承认别人的优秀之后,提升自己和重新定位自己。对我们自身最大的威胁,不是缺陷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些缺陷的认识的不足,掩耳盗铃通往不了更远的道路。哪怕我们做不了牡丹,我们做一株苔花,在扎根的日子里默默沉淀,用全部的力气去绽放,盛日不到处,清风恰自来。

认清你自己,接受你自己,成就你自己。尘埃之微,可补益山海;萤烛末光,也可增辉月光。哪怕你此刻站在平凡的某个角落,都能慢慢造就伟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