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尔高考网

新中国档案恢复高考,新中国恢复高考是在

新中国档案恢复高考,新中国恢复高考是在

1977年,北京参加高考的青年在认真答题(资料照片)。新华社

新中国档案恢复高考,新中国恢复高考是在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资料照片)。新华社

新中国档案恢复高考,新中国恢复高考是在

1978年3月拍摄的清华大学1977届800多名新生(资料照片)。新华社

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当年高校招生延期半年。《人民日报》年6月18日发表社论,宣布“取消现行高考办法”。从1966年到1971年,大学停止招生。1972年至1976年,各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核”的办法招收工农兵。至此,招生的基本原则被破坏,导致“无用之学”盛行,教育质量严重下降,国家建设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短缺,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正是因为高校招生对教育乃至整个国家的影响如此之大,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才如此重视高校招生。早在1972年,周恩来同志就考虑过恢复高考。他遇到一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谈到直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大学生。邓小平同志在复出前同两位中央领导同志谈话时指出:“要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到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里去。”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邓小平同志回到工作岗位后,主动要求分管教育和科技工作。当时,虽然“四人帮”已经倒台,但“两个估计”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即新中国的所谓17年教育战线是以无产阶级为主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在教育和科技方面,邓小平同志首先选择了突破“两个估计”和恢复高考作为突破口。1977年8月8日,他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说:“你如何估计全国教育战线17年的工作?我看,占主导地位的方面是红线。”直指“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同时,他明确要求:“今年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生,不再搞批量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觉得,可能是一个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好办法。”这个讲话是邓小平同志在科教领域率先解放思想、全面突破“两个估计”的宣言,从而使教育战线成为当时全国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先行者,恢复高考制度成为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第一个成果。

8月13日至9月25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教育部破例召开了一年内第二次全国招生工作会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时间最长、规格最高的一次招生工作会议。由于8月12日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未能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对刚刚起步的教育战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大学招生制度改革一度处于徘徊状态。9月19日,在招生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谈话,重申和发展了“八八讲话”的内容。他希望教育部门的同志大胆解放思想,争取主动,彻底否定“两个估计”,立即恢复高考。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1977年,第二次招生工作会议取得了

邓小平同志亲自修改和审查了教育部起草的招生文件。他特别指出,招生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我表现好,二是我选最好的学生”。他认为文件中的政治审查条件过于复杂,说:“政治审查主要取决于我的政治表现。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立志为革命学习。这些就够了。”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招生工作文件,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同志接见了招生工作会议代表。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两个文件,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

1977年,570万考生参加全国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抱负、有求知欲的中青年人,带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走进考场和课堂,带着报效祖国的巨大热情走向社会和世界,为祖国和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