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入职城管是否意味着高学历人才严重过剩,博士当城管 卓尔高考资源网 2022-05-26 07:42:40 近日,北京市朝阳区公布了部分公务员考试拟录用考生名单,引发热议。其中有一位北大的博士加入了朝阳区的城管执法岗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城管。此外,一些报考城管岗位和综合执法岗位的都是藏龙卧虎。比如英国五大名校之一的UCL硕士,就加入了朝阳区东风的综合执法岗。 可以说,城管执法岗这个最基础的岗位得到了北大博士的青睐,引起了大家的感叹。中国最高学府的博士是否在这一点上贬值了? 我国博士人才严重过剩吗? 2021年,教育部网站公布《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高等教育“十三五”最后一年2020年研究生招生统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0.66万人,比上年增长20.74%,其中博士研究生11.6万人。 “十三五”期间,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从2016年的94%逐步下降到2020年的91%,下降了三个百分点,而失业率上升了三个百分点。博士毕业生出国工作的比例相对较低,主要在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近年来,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下降与学科、专业学位类别密切相关。比如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育科研的博士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最高,超过95%。此外,医学博士毕业生、法学博士毕业生、计算机网络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也很高,而农学、社会学、文学等部分专业就业率相对较低。 2020年后,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冲击中国就业市场,导致就业格局和就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疫情直接导致一些企业倒闭,减少了就业岗位,使就业问题异常严峻。同时,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普及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博士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市场,使得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博士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逐年下降,失业率逐年上升。 其次,博士毕业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和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以及就业和待遇政策对博士毕业生的吸引力。 例如,北京的博士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工作的人数达到80%,而中西部地区的博士毕业生则没有。比如中部地区江西省博士毕业生选择到江西工作的人数仅占50%左右,与北京形成鲜明对比。“十三五”期间,中国博士毕业生选择来京工作的比例保持在15%左右,与博士生选择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比例基本持平,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对国内高层次博士人才政策的吸引力不够,也反映了博士生的就业价值观。从就业来看,博士毕业生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仍然较高,但受专业和地域影响较大。 欧美大学博士人才的就业去向 美国只有两所大学每年授予超过700个博士学位。最大的大学每年提供750个左右的博士学位,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不超过600个。很多人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做博士后研究,是因为博士毕业生喜欢从事科研工作,而大部分博士后在完成研究工作后都能成为高校的专职人员。然而,随着我 欧洲博洛尼亚进程后,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高等教育模式,即3-5-8模式,欧洲学分互认制度进一步完善,增强了博士生就业的专业储备。过去,英国博士教育侧重于学术人才,不注重就业能力培养。因此,博士毕业生对非学术职业缺乏准备。近年来,英国大学开始注重博士生学术知识储备和产业工作经验的双向培养。由此,用人单位将高学历与工作经验结合起来报考博士生,使博士毕业生在就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法国的博士毕业生更喜欢大学老师这个职位。法语教师职业是收入稳定但竞争激烈的精英职业,需要通过法国大学资格委员会的资格审查。此外,法国的公务员职业收入适中但稳定,更受博士生欢迎。法国企业也为博士生提供了很有吸引力的技术岗位,如雷诺、Sourdis集团等,但要求博士生要有真才实学。在德国,博士毕业生多为高等教育、科研等领域的考生。德国的大学、科研机构或企业非常希望留住高层次人才,吸引全球博士生到德国工作或选择德国大学任教等。在大学教书已经成为德国博士就业领域最热门的职位。德国博士生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找不到合适的教职,选择直接向公司申请。如果去西门子、大众集团这样的大公司求职,竞争机会和大学教职一样激烈。 可以看出,欧美高校博士毕业生主要以教学科研岗位为主要就业目标,其次是选择企业求职。此外,在博士培养阶段,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纯学术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开始向学术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博士人才培养转变,为以后的博士就业做准备。 如何看待我国博士人才的就业观 “城管博士就业”现象给我国博士生就业敲响了警钟。除去公务员铁饭碗、稳定收入、户籍等现实问题,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仍需转变地域和专业就业观念。国家大力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服务于不同城市、地区、专业的教育科研一线。 首先,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要共同参与,建立就业创业动态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博士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调整相关就业政策。高校要积极引导博士生毕业后到中西部地区工作,同时下更大力气解决经济问题。 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就业的博士生待遇问题,为这些博士生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博士毕业生生活待遇,保障就业条件,才能吸引更多博士人才扎根中西部的教学科研单位或企业,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其次,从近几年的就业趋势来看,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日益呈现多元化特征,希望从事技能型与实践型工作的博士比例逐年增加。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博士毕业生选择企业时不但考虑国有企业,还可考虑就职民营企业发展,如阿里巴巴、美团等物流企业的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实践型博士生,而且年薪达到百万,未来几年更多有实力企业或将成为博士毕业生的热门去向。再次,博士毕业生的地域择业较为浓厚,在北京、上海和其他东部发达城市工作的博士生达到总数的70% 以上,大多博士毕业生青睐在大城市找工作,博士实际就业的地区基本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博士毕业生占比不足10%,而县城和乡镇农村工作的博士几乎没有。尤其是在大城市就职的工科博士专业对口程度较差,在公司企业工作的博士专业对口程度就更低了,而在大城市就职的理科和文科博士业生的对口比例也不高,在40%左右。从工作去向看,博士生比较青睐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虽然我们不能对这一现象做出简单的判断,但可以说某种程度上高层次人才资源浪费是毫无疑问地存在,因此博士生培养单位亟需转变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以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专业所长为导向积极引导我国博士生的就业观,做到学为所用。再者,随着高科技时代竞争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诸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缺口十分巨大,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竞争。我国要在高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离不开大量高技术高层次人才,因此引导工科博士生在择业时投身先进智能领域势在必行。最后,高校还需提升培养过程管理,拓宽博士生课程范围,强化技能发展与实践训练,不仅培养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在非学术界就业的基础能力,将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使博士毕业生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多元化就业市场需求,避免“北大博士入职城管”这一现象的重演。(作者赵硕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